張曼娟接受聯合報訪問,談大齡女兒照顧年邁雙親的苦:
「你要照顧的老父母並不是理想中的父母親,他可能是你成長過程或人生中帶給你傷害、挫折、跟無力感的那個人。」
「你想著沒有關係,有一天我長大了就可以脫離這一切,重新開始我的人生,但突然接到一通電話,父親或母親倒下去了,需要你的照顧,你就必須要再回到他的身邊。」
「很多人說照顧老人就像照顧小孩,這句話錯了。年幼的子女在照顧下,會一天一天茁壯,一天一天變聰明,甚至跟你心靈契合。」
「但照顧父母,你看到他體力一天比一天差,甚至一天比一天記不得你。」
「你不要跟一個三年、五年為了照顧父母,而沒有好好睡過一覺的人說這是福報,也不要跟一個每天必須吞百憂解才能活下去的人說這是福報。」
其實,曼娟描述的不只是單身大齡女兒的情況,也會是單身大齡兒子、或一家不只一個兒女但只有一人住在(或鄰近)原生家庭(比如其他兄弟姊妹在外縣市、外國)者,會遇到的情況。
當然在華人社會,比例上還是未出嫁的女兒承擔最多。
我當然不會假佛言佛語跟任何人說「這是福報」,但這的確是「選擇」,我們透過所有選擇在說我們對愛的理解。
但過程中,有苦當然能說出來,當然可以求助與期望有人分擔。
很高興曼娟終於說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现在对“孝”的理解应是琼瑶式的。某种放弃对彼此来说都是解脱。
记得在巜时间的旅人》里的描述,她有个和己关系不错的父亲。特别记得其中有寫道:女儿再大在她老父亲眼里都是会和儿时一样疼爱的小女儿。
作为獨一个的我真的不敢想太远。当下只求全家每个人平顺过好每一天
與其說是福報
倒不如說是修行…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父母的态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