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響」是小說和電視劇《繁花》的精髓。正宗上海話「不響」應作「勿響」,粵語對應詞是「唔出聲」。
有人說「不響」表面上是沒反應,其實是一種複雜又因處境不同而出現的生活對應,是一整個城市人們的矜持。
有人說是凡事不去說破、不與人糾纏的心境與哲學。
文藝評論家許子東認為,是屬於上海人的「一句頂一萬句」。
書評人陳嫣婧表示,某人話說到一個點,幾乎就要引逗出對方的觀點或情緒的回應了,而對方卻偏偏在這時「不響」,敘述戛然而止,回味卻無窮。
飾演「爺叔」的資深表演藝術家、大陸影視界「濟公」專業戶游本昌說:「不響,不等於沒有內容。恰恰相反,是豐富的內容。於無聲中聽驚雷。」
《繁花》總導演王家衛說:「不響不代表沉默,它是一種留白,凡是我不想講的、我不能講的,講了為難自己的、為難別人的,不響,這也是一個創作者的態度。」
電視劇透過寶總對汪小姐自述:「做生意,先要學會兩個字,不響。不該講的,說不清楚的,沒想好,沒規畫的,為難自己的,為難別人的,都不響。做事情要留有餘地。」
飾演寶總的胡歌說,這是一種原則與分寸。
至於我看,「不響」是深沈,是城府,是隱忍,也是擔待。可能是擱置、滑頭、鄉愿,也可能是長線作戰。
很多人大大咧咧,一根腸子通到底,或任性妄為,或自命瀟灑,「不響」剛好是一劑瀉藥。
其實這麼多人說,我覺得有佛法底子的游本昌說得最好:「於無聲中聽雷」,以為沒事,其實有事,而且有大事。這句典出魯迅1934年詩作《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寫於2025年3月29日)
的確,一部好片常常是一瞥眼/一微笑間傳遞出的意味
繁花的”不響”亦是,這句俗語真的只能意會,很難言傳,
在不同場合會有稍許不同的意涵,非常精采
这放在纸媒时代,属于不印出来辜负社会的好文章。
謝謝
放到現在就只是驚鴻一瞥的冷門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