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65: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and Spring)

驚艷於這樣一部節奏緩慢但三言兩語卻說了一生的韓片「春去春又來」,春來春去,人間與天地一樣不斷輪迴,有人以為春去後又來,是一種希望、一種溫馨,但從輪迴的角度,那只是人類意識的自做多情。

安靜的山林、湖水,看似隱居、捨離,但卻有不安靜的心。狗、貓、雞,陪伴的是人類不安靜的心,雖然看似離世獨居,但終其一生在一座湖上寺,過自己的單純日子,難道也是另一種「在家」意識的拘絆?

但人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原慾。那本有的淫慾、生之欲,不用健康教育課本、不用師父示範,自然在六根引動後應境。有人說來治病的少女是魔,其實不需要如此解釋,我們自己先成了魔,先被色魔完完整整的佔舍,然後交會。

在不同階段,編導金基德細心安排男主角的臉孔有著不同的樣貌,加深觀者的體會。但尋常人生,我們不也常常自清純、複雜而後枯槁?我們經歷的事情未必如小和尚般「戲劇性」,但造業數量絕對不少。我們的臉、我們的身體,也在一一寫著業果。

湖心唯一的通道是船。當船是法船,可以弘法利生救人,當船變成了男女交歡的工具、媒介,船變成注定魂斷藍橋的生死之舟。師父曾在兩人形跡可疑回來後點破喝斥:「小心船要漂走了!」但弟子無法直下承接這樣的「解脫音」而超越,最後當師父某日清晨目睹兩人在船上過夜後,乾脆把船進水給沈了。

凡人經常蹉跎、顧慮而等待,但和「上師總是在等待」是完全不同的品質。如果片中老和尚不是得證上師,在小和尚情竇將開的初發階段,他沒有善盡園丁保護之責,他等待而不出手,讓年輕孤男寡女一步步走到做愛做的事,而後雖遣走少女,但少男逃寺下山,其實都是可以預見的人性面發展,他一樣愚痴。

是因為師父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該怎麼善巧或無情拆穿?該怎麼給弟子應境、打破、超越?師父也有人性的罣礙?

如果老和尚是得證上師,那麼也許他真的觀因緣而知一對男女必得走這麼一遭,他不介入,是等待秋天的到來。讓弟子有一天真正自覺,真正懺悔,真正發現走投無路,連自殺都不可得,在什麼想識都瀕臨沒有的時候,讓上師靠近。

上師無法靠近一顆喋喋不休的心。其實也沒有另外一個腦意識可以。眾生諍鬥,體內如是,體外如是,大千世界各種能量體亦如是。連佛菩薩降生,要以「人」對「人」、「生命」對待「生命」,都得付出忍辱代價,小和尚狂愛少女卻不能保住這份同等回報的情,不也天經地義?他恨什麼?他自私些什麼?不平些什麼?

躁熱變形的夏天過去,幸運地終於有秋的沈澱與反省。重授皈依,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但該背負的因果還是得自己面對,老和尚可以加持一部心經,但小和尚還是得自己入獄,事實上,真正的苦行應該在那一日一夜依止上師身口意的一心書寫上,就是一份願意,一份安住,讓意識內涵藏苦之種子可以昇華、溶解。

入世服刑,對真正的弟子來說,反而應該輕鬆許多。因為他終於知道自己這生命,該去哪裡。秋天短短的上山與下山,是真正的悟後起修。

師父走了,傳法、得法自有因緣,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強求。小和尚在冬天回來,經行、禪定,他開始承擔師父以前在做的事。編導讓觀眾感覺一切就要光明的時候,卻又來一個最後的高潮。當年妻被殺而未死,不知歷經怎樣的苦惱人生,同樣走投無路回山上託孤。當中年和尚又動情,想伸手拉去神秘女的面紗,女子按下他的手。

這裡是本片最大的懸疑:為何她不肯相見?是生了什麼病或被毀容而自慚形穢,還是單純內疚要對前夫拋下孩子?然後,他們最終相見了嗎?兩人再一次肌膚相親,和尚是自覺自制地回去安睡,還是兩人又天雷勾動地火?下個鏡頭神秘女背對鏡頭再次纏起頭巾面巾,那是代表前夜她終於拉下來了嗎?中年和尚練了半天雪地瑜伽,又破功了嗎?

不管兩人到底有沒有再次做愛做的事,女子還是因為他挖的洞而死了。苦行這時又出現,拖著大石頭上山,但這樣的苦行真的有救贖力量?菩薩像從山頭俯瞰著湖水與山林的鏡頭太美了,但有用嗎?人類千百年來造了無數好美好壯觀的的廟宇教堂,用了無數的香火祝禱,以為能感動上帝和佛菩薩,但上帝和佛菩薩依然無語。

冬盡春來,人短短的一生該結尾了,但大自然宇宙共業結構卻停不下來,到老年你想安靜了,你想懺悔了,你想夠了,你想彼此了結冤債了,但共業卻未必肯。那自身的骨肉,又來重複某種習性心識,那是人體密碼的一唱一和,善因也好,惡因也好,沒有淨轉成就光明智身,就還是得一一呈現,一如上師說:你還是在這裡,你哪裡都去不了。「執有」讓我們春去春又來。

(2005.7)

在〈陳樂融影評65: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and Spring)〉中有 3 則留言

  1. 對佛教的粗淺了解
    [覺苦]似乎只是佛陀為使人生出離心
    不執著五欲
    小乘時期說苦
    說灰身滅智
    強調苦行
    大乘說慈悲
    如何翻轉共業結構
    [一念]穢土變淨土樂土
    想到夏目漱石的[貓]
    [除了這個世界
    人其實無處可去
    能去的也只是非人的世界
    而非人的世界
    比人的世界
    更難讓人居住]
    最近測試月球上有水
    其實生態論述對移民火星已提出批評
    地球更適人居
    人類都能毀滅自他
    就算移民火星
    不改變一念三千的心識
    也會悲劇重演
    甚至每下愈況吧
    有些覺得這部片是[執無]的生死觀
    [執有][執無]都生嗔癡苦惱
    宇宙創生的目的
    是否真要人類想辦法終結
    是否有些[以人為中心]了?
    集體跳脫共業的結果或許將無處可去
    [存在]是無可否定的
    人對[本質]的定義權
    是否能從根本去否決[存在]的事實呢
    無論是肉體或心識上完全滅絕
    是否是安逸?
    另一文[企鵝寶寶]
    卻想到老師引用的尼采文
    [不能毀滅我的
    都將使我強大]
    美學上卻將導演個人的生死觀
    呈現得深邃精彩
    在閱讀老師敘述的片刻
    真切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煎何太急的荒漠與悲哀

  2. 有时候春来了
    心情却会有点悲伤
    因为满心憧憬的啊
    却没有变得更好
    这大好春光
    仿佛又要蹉跎
    正文与点评同样值得一看再看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