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臉書帳戶不是粉絲專頁,但開放追蹤功能,所以有興趣的人還是可追蹤,並且發文沒有區分。
只是前提希望是喜歡、欣賞我想法的才追蹤,這不叫一言堂,而是以文會友。
所以,理念、氣味不合到注定做不成朋友,不必勉強。
我不必假裝這裡是民主聖殿來者不拒,所以留言若讓我發現解讀太歪曲、說話態度太過,我不會筆戰還擊,但可能直接封鎖。
也許有人會針對不喜歡的人長期觀察(監控?),但我也有選擇不讓你看到我臉書的權力。
再強調一次,個人帳戶不是粉專,不是人越多越好、吵越兇也沒關係,只要整體有人氣就好。我不需要如此。
如果在現實中人有挑朋友的權利,在網路上,當然也有。
坦白讲,初识一个人我喜欢从其文字开始,我也希望别人初识我从我的文字开始。并且我也因此来判定与其是否有成为现实中朋友的可能。其实这也是这些年我希望通过网路结交到现实中真朋友的方式(渠道)。
小声说一句:我们在微博、和FB都不是好友啊!因为你不加我。哈哈哈!
以文會友一直是您所重點關註的
不管網友的文怎麽樣,正面的回應總該是基本要求
如果再言之有物就更加更加好了
一直很慶幸平凡如我也被列為您的網友之列
不論臉書、自選輯、微博…
擇友與您生活中交友標準挺相似
不求熱鬧但求真誠,寧缺毋濫
可能是翻墻軟件不行,我這裡臉書網站打開很慢,一直沒註冊,不知道怎麼玩。大陸網絡封鎖越來越嚴重了,我手機里幾個翻墻軟件都已經癱瘓掉了,目前已經無法上外網。
胡適晚年經常引用的一句話
「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
這種超脫於物質層面的「自大其身」和「求此身之不朽」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千金易得,一「友」難求,「士」更難求。
佛教 《華嚴經》有「回向品」,主張的是已經「出世」修成正道的人要再次「入世」回到俗世,為眾生「捨身」,讀書人多以「清高」自居(包括我自己),「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出世」後再度「入世」實在是高難度動作,來者不拒普度眾生的只有濟公了,不過濟公也太落魄了,衣冠襤褸,大概與俗世「打成一片」的人都會落得如此下場。
我對老師寧缺毋濫的選擇網友的方式表示認同,這是知識分子應該有的決絕,這是無論在「出世」還是「入世」都不能妥協的原則問題。
交友重质不重量,诚然也!
所以想再多讲句大实话:这些年来因一直秉持着1楼所述的交友原则,真心觉得想结交到气味相投的朋友真是太不容易,太难了。
脸书到现在也不大会用,好友也没几个,不过偶尔发的帖老师百忙之中经常点赞,所以很开心继续分享,哈哈~
被點贊好開心
能翻牆的時候我去加你喔
發現凌晨時分翻牆會稍稍順利點
是網管都休息了嗎,「翻牆」這詞好形象
楼上,翻墙多累,不如就加微信算了,哈哈
好好好,微信
這不翻牆去看樂融哥臉書嘛
哎呀表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