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新的icon,及其他

1

近年很多人看過我的說理文,偶爾看到我寫浪漫文儼然寶刀未老,很疑惑我為何沒用此等功夫繼續寫書,顯然會比那些冷冰冰的哲理文——比如《浮生》——靠近市場。

這就是我的問題了。

我一點興趣也沒有。

比起我沒興趣更關鍵的是,市場也沒興趣吧。

現在柔情男子那麼多,一本又一本圖文並茂的流浪、夢想、癡情、呢喃、呼喊那麼多。市場需要新的icon。

#《浮生》簡體版預定明年一月終於要出版

2

心理學研究,一張團體照,多數人搶先看的是自己。

一部紀錄片,如果受訪過,也會期待看到自己的片段吧?

紀錄片「四十年」拍攝過程,採訪對象十幾倍於銀幕所見,眾多在民歌時期鞍前馬後活躍的受訪者,在一路等待到最後跑字幕時...會不會還是忍不住悵然若失?

然後,要相當有風度地,跟別人稱讚這部片(總不能沒有我的畫面,就說人家侯導演拍不好吧)。

#我沒有受訪喔

3

同一朋友在不同事物品味上可能天差地別

所以原先的同溫層不過是一小塊交集罷了

在〈市場需要新的icon,及其他〉中有 4 則留言

  1. 1、感覺現在人們能靜下來看書已經值得稱讚了呢
    市場永遠會需要哲理文,只是可能不是“暢銷書”
    這也是很多人不鼓勵只看暢銷書的原因吧
    有深度有思想的書,總會影響些什麽留下些什麽
    3、不能同意更多啊
    那天和三十年的老同學逛街
    她突然告訴我她抵制日貨
    我說我在抵制蠢貨 啊啊
    和一朋友聊演唱會,推薦張惠妹
    他說張惠妹臺獨
    天哪,你看演唱會還帶着政治立場去啊
    他說,哦,也是喔
    這都神馬跟神馬

  2. 我向来反感那些自以为柔情似水的文字作品,实乃无病呻吟(或简直就是肉麻罢了)!之所以我喜欢看你写的东西,也因为正是在你当下平实的字里行间能让我感受到一个很真实的你的温度。而如此的写作风格正是我一贯欣赏喜欢的
    人与人之间若有七八分的同品味则是同温层的彼此。说实话,我以为我们的同品味时段蛮多

  3. 心理学研究结论蛮正點。而且还可补充一句:团体照首先看自己拍的怎样,然后再拿自己和团照中的其他诸位比较。
    如此说来,纪实性纪录片拍摄对象亦会带着这样的心理看片。而这样的看片或也与大多数普通观众看片的角度和目的很不同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