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

《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In The Tracks Of – Special Edition)訪談的這些配樂家大名,我都不知,他們創作的某些電影也沒看過,但看本片仍有滿滿收穫。

不管是描述靈感,有時只需要三到五個音符,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

或者提到時間,不是整天寫曲就叫創作,放空或看看天空、出門散步都是。有位作曲家說他是「用一天來作曲」。把一天的所有元素化成感受。

當然也提到勞資問題,配樂家與導演的權力競爭,有的愉快,有的緊張,有的超隨和,有的不喜歡被要求。

不同世代的音樂人,早期的幾乎都會彈鋼琴,隨著劇情可以直接即興演奏,說改就改,甚至像編劇導演一般,「說的一口好戲」。

中生代感覺比較苦惱,注重管弦樂表現與優美旋律不再是黃金律,注重情境聲響或單留下和弦的要求漸漸逆襲,認為作曲家「不要表現那麼多」的新美學,給許多老觀念的藝術家沉重打擊。

當然看本片我也不斷浮現台灣配樂工作者的現況,從各方面都不能比。不只是音樂人的養成條件與就業環境不能比,連電影電視業的水平也不能比。

此所以,除了人家的高級煩惱,我認為華語影視音樂圈,應該還有許多本地的低級煩惱。

在〈我看《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中有 2 則留言

  1. 坂本龙一作曲看质数表,莫扎特里可能藏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巴赫的秩序感和数学美感如出一辙,想想有点不寒而栗。

  2. 我也想到了坂本龙一,有人这样写:
    「看《坂本龙一:终曲》,会明白迷人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英俊的相貌,第二个层次则是惊世的才华。一般人能有这两个层次已经是万人迷了,但有些人,比如坂本龙一,还有第三个层次的迷人:投身天地万物的大爱。真的,即使他不可能爱你,但迷人如他,已令你觉得这世界有他,可真好呀。 」
    那些创作了经典的大师们,世界有你们真好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