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86:哭泣的沙皇(Poor, Poor Pravel)

「哭泣的沙皇」介紹了凱薩琳大帝之子、亞歷山大一世之父「保羅一世」短命的一生。

本來對他一無所知,看了電影還是懵懵懂懂,只知道命運推他匆匆上台,命運又推他匆匆下台。這一上一下,對普通人來說只是得意失意,但對皇帝來說,可會招來殺身之禍。

這位身材五短的沙皇,當王儲太久,整個人自閉怪異,最愛在地下室做建築模型。一上台,個性中偏執的一面立刻表露無遺。也因為長期與人隔離,不諳人情世故,對別人的反應缺乏探測能力,所以誤信奸臣、引狼入室。

片中一手主導政變的大臣,短短時間從地方官升為首都警察總長,他沈著的外表舉止,迷倒了這位急需心腹的新手皇帝,但是仕途青雲直上的結果,也讓他清楚看出這個國家正被一個「怪孩子」給惡整。

我們很難從電影中真的看出:到底保羅一世的施政有哪些問題?我問一個大學俄文系畢業生,他竟然也對這位沙皇一無所知,無法提供我更多資訊。只是,俄國的政變似乎不需要太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有史以來哪一國的政變,都不需要。

叛臣、逆子只需要一個權力夢,就可以下手。

下手成功,再來合理化。或者,密謀暗算不成,正式對幹造反時,來一篇擲地有聲的討伐檄文,便可以對付對付歷史。

而真相呢?真的是新人勝舊人?真的需要用流血來追求國家社會進步?真是只有天知道。

片中好玩的是:保羅一世的大兒子,似乎根本沒有權力慾,曾和新婚太太討論成立共和國、下放權力給人民的理想,但卻在權臣威脅利誘下,反過來成為叛黨利用的棋子,弄得父子反目。片中高潮在於父王已經誤信讒言,要權臣去賜死太子,但權臣卻施展兩面計,拿這親筆詔書,反過來跪求太子造反。

太子一度峻拒,想要從容受死當個孝子,最後卻在各種念頭的快速交戰中,同意逼父王退位,但要求權臣不為難父王。結果事情完全失控,有了新主子當靠山,父王立刻被粗暴地殺害,一個不想當皇帝卻永恆背著弒父陰影的太子,哭著披上了王袍。

結尾沒有演那個權臣的下場。這卻是我對正史最好奇之處。若我是亞歷山大一世,我會殺了他,一來把真相淹沒,二來懲罰他竟抗命害死父王。儘管權臣打著的口號是「愛俄國」,但多少罪惡假「愛」之名行之!這樣的權臣,太可怕。留在身邊,太危險。

據說發行這部片的電影公司曾邀請某些政治人或政治評論家看試片,我懷疑他們學到的教訓是什麼?

絕對不要信任外表忠心的人?坐上大位後絕對不要心軟?還是為了坐上大位,父子都可以成末路或仇人?只是,我想台灣除了比較沒有當年俄國動輒殺人見血這途徑外,其他政壇的陰謀詭計人性鬥爭,早就超越那些時代。

一部電影不可能令罪人反省,正如電影也不可能令好人真正保護得了自己。若你是那個太子,你在身處險境中,還是要經歷無數的天人交戰:「To be or not to be , that’s the question.」未知之路仍然兇險。

保羅一世到底是想得太少或是想得太多,所以才輕易亡命呢?哭泣的沙皇,竟只成為人們談笑的故事。

(2005.12)

在〈陳樂融影評86:哭泣的沙皇(Poor, Poor Pravel)〉中有 0 則留言

  1. 朝代的更迭,新統治階層的崛起是不可逆的規律。人和人的感情都變得渺小,微不足道。政治的道德就是權力,每個國家每個朝代都有渴望權力的“亂臣賊子”,也有感情豐富的“無能皇帝”,如同趙匡胤和李後主。
    昨天剛剛看了《花木蘭》,柔然族王子門獨生性暴虐,有統一天下的野
    心,在計畫受阻后寧可弑父掌握兵權。而被動挨打者——北魏則要依靠不忿世俗的女將獨撐局面,而北魏的七王子則成為女人背後的男人。我寧可認為門獨是尚未成功的秦始皇,也不願相信大愛非攻北魏孝文帝(七王子,化名為文泰的拓跋宏)能夠坐得住江山。
    我不是電影評論員,對電影的感悟還停留在看熱鬧的水平上,但是多多少少感到這部電影的編劇有點蹩腳,攢起來的情節,搞笑的臺詞,流淚無數次的王子和怎麼看怎麼還是覺得女人味十足的花木蘭……真是可惜了胡軍、陳坤、趙薇幾個好演員。
    想起了紅樓夢里探春的一個論斷,縱觀歷史,沒有幾個朝代坐夠百年,也沒有幾個家族可以長盛不衰,即“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皇室或者政府的統治並不是自始至終都是正義的,所以新舊變革,皆大勢所趨。皇帝的一生,多不是爲了自己而活,天下的擁有者亦是天下的苦主,看在後人眼裡可悲可憐可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