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4:火盃的考驗」(Harry Potter & The Goblet of Fire)、「野蠻遊戲2:迷走星球」(Jumanji 2)和「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Chronicles of Narnis: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這幾部大量運用特效的奇幻大片,有什麼相同處?
我看到的是情同手足的人,也被安排了猜疑、嫉妒和怨懟。
我當然想看大場面、想看怪獸們在陸海空追殺主角,可是,我畢竟也過了那麼容易被催眠感染的年紀。
所以,我注意到這三部片的主角,都被安排經歷了一段「親兄弟,明算帳」的成長過程。
哈利和榮恩,堪稱比血緣兄弟還親的朋友,在這一集,竟然失和了。失和到要靠妙麗傳話。哈利沒有偷偷報名參加三巫大賽,連榮恩都不相信他。
當大部分學生都嘲笑攻擊哈利,榮恩選擇站在哈利的對面。他心中除了一部份懷疑,應該也偷偷在定哈利的罪,而且,他一定比所有同學更氣哈利怎麼連他都要瞞、都要騙–「這還算我的好兄弟、好哥兒們嗎??」
「迷走星球」玩了大量特效,讓兩兄弟在機器轉盤上出生入死,一下快捲進黑洞,一下又遇到噴火怪物,劇型招式用老而缺乏真實感,結果緊扣人的部分,卻是兄弟間緊張的敵意。
可以說:面對外患的緊張,竟然還不敵內憂的緊張。而且,這份緊張還不是隨便設計一下當作人物個性而已,是真正牽動他們能否「回家」結束惡夢遊戲的關鍵–他們必須學會接納對方。
這下使得本片骨子裡竟然變成「親情文藝片」?哥哥對弟弟的嫌惡,除了年齡差距使得較大的孩子常無法接受幼稚任性的弟妹,還加上了好萊塢最常描繪的父母失和的責任歸屬問題。
哥哥覺得:「要不是討人厭的弟弟,爸媽也不會離婚!」其實正暴露了很多問題家庭、破碎家庭中,孩子無所適從的心理重建問題。
當然,編導沒有要擴大點燃這個引線,所以,還是立刻在戲劇性高潮後,回歸一個經歷了混亂冒險、然後變得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美好結局。彷彿話一講破,決定與承諾就會做出,然後,冤家徹底和解。
「納尼亞傳奇」同樣以四個兄弟姊妹的探險故事為軸,但焦點卻剛巧也是放在兄弟之間的衝撞。戲份看似以小妹妹較多,但哥哥與弟弟卻有最多心理周折發揮,兩姊妹反而變得平板。
哥哥愛管弟弟,因為弟弟不那麼乖,也因為長子背負母親交代。但弟弟卻受了白女巫誘惑,妄想在另個世界稱王而勝過哥哥。這一組孩童的「權力之爭」,因為發生在本該「天真無邪」的少年身上,所以反而讓大人觀眾如我緊張注目。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汀的名著《蒼蠅王》,你沒有辦法不為少年之間的殘酷,開始侷促不安。
弟弟禁不起誘惑,出賣善良的納尼亞百姓或自家兄姐,可以說他孩子氣的無知自私,可是「壞小孩」立刻被作者安排受到懲罰,白女巫快速變臉,讓弟弟終於清楚認出女巫的惡意,然後,在眾人的救援下,迷途知返。
比起哈利波特,「納尼亞」的鋪陳更簡單明亮,當然更不能和非常成人的「魔戒」系列相比,可是,我還是欣賞他敢讓可愛的小男孩變成「準壞人」,這是人性的正確觀察,也堪稱「從迪士尼看世界」的對照組。
「納尼亞」原先是真正的童書,所以也許我們不能計較他沒有讓「壞小孩」獲得更多的自由意志伸展,甚或就此墮落。畢竟,他不是在拍《黑社會》、《江湖》或《無間道》。
奇幻片大多還是要讓消費者忘記煩惱,而不是看完變得更煩惱吧。
(2006.1)
欣赏蒂尔达-斯温顿这个独特而真我的女演员.专注而保持自己选择的生活风度和方式.
火盃的考驗有Robert Pattinson
迷走星球裡有Kristen Stewart
小小巧合,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