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藝評5:Photo Taipei 2009

(陳擎耀作品,人偶是為展示其攝影作品中的道具服而新做出來的)

中文名稱「台北攝影與數位影像藝術博覽會」的Photo Taipei 2009,是我首次參觀這種領域的大型展出。

主辦單位新聞稿說:「從12月18日至20日, PHOTO TAIPEI將在享有『台灣最豪華飯店』美譽的The Westin Taipei,以台灣少見的飯店展覽模式登場。為台灣首場影像藝術博覽會,用房間作為展間,企圖為參觀者打造嶄新的觀賞體驗。首屆共有33家畫廊、近120位藝術家參展,來自歐、中、日、澳、美、台等地。台灣本地富有優質藏家與實惠交易稅額之便,主辦執行委員會預計能為藝術家、藏家、藝廊三方創造暢通且豐富的交流機會,使PHOTO TAIPEI躋身亞洲影像藝術市場重心。」

因為是最後一天傍晚才去,不太確定三天下來是否真達成主辦單位「台灣當代藝術連線」想創造三贏(藝術家、藏家、藝廊)的目標。但我聽到有業者聊天:「這次是有名無利。」另一家說:「只有一些周邊的物品有賣掉,作品本身沒有。」還有一家說:「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現場觀察,年輕學子多,拿手機拍照的多,走馬看花的多。像我這種年紀的社會人士不算多。

唯一在某間較寬敞的客房沙發上,看到業者在請一個有點憂鬱的貴婦喝酒,似乎是舊識的兩人,幾句話聊了某藝術家和上海前陣子的某藝展。

兩個多小時兩層樓數十間客房跑下來,幾乎只有她,我確定是有常態購買能力的藏家,而不是買買明信片或作品集的人。

純以交易論,我猜不會太熱。但以教育和養成市場論,這種跨國的影像大展,台灣需要,台北需要。

因為時間不夠充裕、小小房間內要沈靜地駐足徘徊也不太理想,傳統型態的照片或一般暗房效果,幾乎已經很難吸引我,我寧願多注意另類與創新表現。

比如有藝術家把底片先行前置作業刮傷,創造特殊效果。

比如在錄像後對影帶加工。

比如在沖洗好的相片上加其他材質。

比如拼貼或透過Photoshop改造局部。

比如把相片洗成不同尺寸加在其他裝置或容器內。

比如藝術家不只當捕捉現實一瞬之美的「按快門的人」,而是前期必須安排特殊模特、製作服裝、道具,標準「編劇+藝術指導+導演+攝影師」的多工創意人。

現場聽到至少兩個業者聊道:「數位藝術是台灣藝術家還可以闖出名號的一塊,西畫你畫不過歐美,國畫你畫不過大陸。」還聽到另一個更極端的說法:「現代人怎麼畫也不可能超過以前的人。」

2D美術真的已經走到「歷史的終結」、都沒有當代人表現的空間了嗎?我不認為。但數位影像作品是否是缺乏廣大內需市場、但電腦教育普遍的台灣,可以「以小搏大」的區塊,我的確抱持樂觀。

只是,一來是當代藝術整體策展與行銷趨勢,二來是數位藝術過於「工具性」的特質,回頭來終究要逼作者提升作品「精神性」的高度,數位藝術顯然要比過往的純美術有更多「觀念與表述」做基礎。

台灣年輕人肯定有活力有創意有直覺,但國際藝壇的殘酷也在於:市場除了索討你的感性,還要你的理性。

不只要你的理性,還要你的哲學、史觀與信念。

固然有時覺得所有參加藝術獎或參展的作者,都得自己或請槍手(通常是跑藝術的記者、編輯或研究生)寫上一堆文字來「言詮」自己純視覺的作品,是很滑稽與媚俗的,但似乎在這信息氾濫的年代,你很難默默憑作品本身說話(speak for itself)。

王維的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美則美矣,清幽則清幽矣,但對於想拿作品換錢的創作人,這份開落,只是寂寞。

(後記:甫揭曉的「2009台北美術獎」,平面類無一件得到優勝,是十四年來首見。詳見新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