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也是袁紹陣營先盛後衰、不得善終的大臣之一,他屢番獻計都不被採納,關渡大敗後遭曹軍擒了。
他拒降曹操,一來是對袁紹集團的忠誠,二來也坦承:「叔父、母、弟,懸命袁氏,若蒙公靈,速死為福。」
出來打仗,一家人都在後方,我降了,他們肯定被袁紹殺。我還是快死的好。
那時的人,一方面不很忠誠,哪裡有資源或明主就投誰。另方面又受到很多牽絆,不像現在跳槽、移民、甚或換政黨,都和家人關係不大。
劉備的短命軍師徐庶,際遇剛好相反。沮授顧念家人而不降,徐庶卻是因老母而降。
史書上沒說他母親後來怎麼了,但羅貫中《三國演義》揚蜀抑魏,要表彰他的「忠孝難兩全」,就讓徐庶答應劉備終身不幫曹操出一計謀,而且還讓母子一見面後,徐母痛罵他一頓就上吊自殺。
好個悲壯的場面,但可惜實情未必如此。
若真如羅貫中所言徐母如此痛恨他中計降曹,他卻在母喪後老老實實活著,殊不合理。
如果母親真的自殺,徐庶應該也會抱憾自殺,甚至拼著危險也要從曹營出走,因為已無牽掛。
非但無牽掛,甚至對曹有怨仇,有滿腔自責。
若他母親沒自殺,那他後來在曹營如何一邊事母、一邊「韜光養晦」,不出風頭,也不遇難,令人好奇。惜史書沒寫。
回頭來說沮授,很多人以為他和曹操對話後就慷慷受死。不對,曹操放了他,一如對關羽一樣捨不得殺他,繼續籠絡他,但沮授仍想偷跑回袁紹集團,被抓到後只好斬了他。
雖然曹操惜才,說過「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我早得到你幫助,天下就大定了),但為了天下,區區一個沮授,還是得殺。
读三国,度中秋。
有一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是個有勇有謀有情有義之儒生,三國中最悲情之人。演義終歸是演義,總有戲劇化的渲染。謝謝老師的解讀。
In English there is a saying ” survive and live to fight for another day “, one has to choose to die in gallant or submit to humiliation in order to live. I would choose later over martyrdom,I’m a realist,a survivor with battle scars.
正常狀態下我也會苟活
因為我是個膽小鬼
而非為了當帶著傷疤的英雄
最近看一本大陸禁書
看到黑獄種種內幕
我會想:
想苟活
但會不會在某種情況下我根本無法通過考驗
求苟活而不得
我想到了刑讯逼供,野蛮执法,
越听多看多这类的新闻,
越发现社会的黑暗与现实,
寒门难出贵子,
穷人少惹官司,
苟活。
苟活,
不見得是條容易走的路。
據我的理解,
不覺得老師是願意苟活的人。
沮授和徐庶,
雖則沒成功,
可也絕對談不上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