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桃姐」不討我爸媽歡心。
餐桌上,媽說:「你沒說那部片是講廣東話。」我一愣,就算廣東片也有中文字幕?
媽說她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來不及看。我說那每個月你們去看的電影,不是很多都是外國片,不都需要看字幕?
媽辯解這個影廳比較大(意思是和銀幕的距離有關),我回說會嗎?只是同一個影城的不同放映廳,而這個他們常去的影城,就算最大的廳比起一般大型的也算迷你。
媽堅持這次的廳比較大,之前的小。連爸都跳出來,說上次看的就這個廳,以前有幾個更小的,但這次和再前一次是一樣大的。
媽當然惱了,就說反正她看不到、來不及看字幕、難道會騙我們嗎?
我當然了解她不是騙我們,但我更了解,一開頭就問我:「你沒說那部片是講廣東話。」不是重點。重點是她不喜歡這片。
果然,爸跳出來:「重點是這部片沒什麼,就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跟廣東話沒關係,也不是廣東話特別讓你看不懂,有什麼好不懂呢?根本沒發生什麼事情,沒什麼好看的!」
某程度,爸戳破了,但也講開了他們兩人共同的心情。就是他們不覺得這片有啥好看。
只是我媽採用了迂迴的方式,以「語言別」作為她不滿意這片的理由(至少是第一層次的理由,就算粵語是打頭陣的替死鬼好了),沒想到爸更直接,直接說人家片子不怎麼樣。
我開口:「我沒有想到要特別提醒它是廣東話發音,早期的香港片才會國語配音,現在都是真人原音。」媽說:「我怎麼知道?我又很少看香港片。」
我說:「只有電視上的韓劇、日劇或某些舊的港片電影才會配成國語。」(沒說的是:「你看電視看習慣了」)。一來沒意識到這會是個障礙(反正看西片、日片、韓片、伊朗片我們也是看字幕不是嗎?),幹嘛劈頭就怪到我頭上?
二來我壓根兒沒想推薦「桃姐」給爸媽,怎麼會多聊這部片?
這片太容易讓老人想到自己,想到不孝(或父母認為還不夠盡孝)的兒女,想到擔心自己會不會被送進可怕的老人院,想到自己已有、即將有或可能有的病痛死亡。一般不是熱愛電影的老人不會愛看這種淡淡紀實自身衰亡的電影。
何況,「桃姐」真的沒有太多戲劇性,如果不是這兩大巨星,如果不是得了很多獎上了很多版面,注定會冷門小眾知青才愛。
我說:「這片就是描述男主角和桃姐一段主僕之情。」「又不是我推薦你們去。」「我本來就認為你們可能不會喜歡這種講老人的片。」
媽說:「本來如果是國語,至少比較可以進入,而且看女主角得的很多獎,又說幫劉德華可惜沒得獎,想去看看到底在搞什麼?……」
其實這段對話的尾聲,只是彼此在找下台階緩和稍稍劍拔弩張的氣氛罷了,並不是在還原對這片真實的評價。而且他們談話中一直把這部片的片名記錯(說成別的姐),可見對這片不上心的程度。
我不在意爸媽對一部電影的好惡(我喜歡他們不喜歡、或我覺得不怎麼樣他們挺滿意的例子都很多),只是再次知道,我對他們的理解不差。
老了很多時候未必更有同情心、同理心,反而更固執地進入自己想進入的情境,排斥不想進入的情境。年輕人為了找刺激、找夢幻,所以看電影漫畫小說玩遊戲,老到一個程度,對世界的反應變慢,對未來的樂觀減弱,對老病死的恐懼加大,欣賞別人的故事、虛構的情境,吸引力大幅下降。
所謂開放、學習、冒險、接受異質經驗,何止對老人不很適用(坦白說也不怎麼需要了),對很多年輕人中年人,不也早早丟失了這個寶貝?你現在都在現實中鈍了、昏了,不用等老年,就失去這些能力與樂趣。
我們,要從現在不斷提醒自己!
好生動的情境~
謝謝您,對我來說也是個提醒,我應該不會帶父母去看~
goya
这电影自从我看了您的影评后就决定不去看了。能够理解你爸妈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其实关于生老病死这类题材沉重孝心片我觉得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都不太会说喜欢看。
觉得你妈妈平时讲话好有意思,感觉你们家彼此抬杠都有声有味,其乐融融的喔。原来是粤语字幕原版。但如果我去看,或叫我老妈去看,听懂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我肯定是不会去看的,我家的两位长辈更不会去看的。XD!
老人家不看也挺好的
省的看到往自己身上想
做兒女的看看道是應該
多多的盡孝道
谢谢老师的讲述和自我警示。
我在懷疑前段時間有些抑鬱的傾曏
對什麽都不感興趣每天都不想多說話
看來是我對某些狀況變的麻木了停止思考了我遲鈍了
能了解的不等于能理解,能理解的也不等于能接受。畢竟,個體有各自獨立的靈魂與立場。
讀到這篇,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師在《桃姐》影評裏,讓我感觸很深的一句話:“天下父母心與天下兒女心,要心心相印,還是很難的。”。
令我覺得驚訝的是,老師的家人聽不懂廣東話,我還以爲,老師是會聽會講粵語的呢。原來不是嗎?
就连我们年轻人看过都开始恐惧几十年后的生活,更何况是跟主人公年纪差不多的老年人!太容易想到自己,太容易让自己想起一直逃避不敢去想的未来。所以看完后,跟姐姐有了一致的看法:觉不让爸妈看这片!
乐融老师不会粤语的。国语、英语超好,台语也有涉及,这已经很好啦。。粤语作品从来没有过的。老师从小的教育环境里没粤语环境啦。 讲方言都是不可以的。
感性直觉乐融老师的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来自不同的省吧。一位是女学生说国语,一位也是公务员还是说国语。一个很有文化艺术氛围的家。
老师呀,您的母亲大人八十四岁,
身体健康,还可以抱怨或是撒娇,
实在是福啊。
年纪再大,也是女生,
你就让让她,哄哄她啦。
她要是不开心,
你就转移她注意力,
把她带到开心轻松的事上,
不要跟她太过理性讨论啦。
老师也不要不开心哦。
记住快乐的日子就好。
真心祝您全家幸福快乐!
记得乐融哥爸妈都是祖籍广东的吧,而且好像还都是广州人(这点就不知说对了否!)。可能您爸妈的家庭自小就不说广东话的吧。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电影的营销是成功的。
观众也算是学习了。
11楼
乐融哥父亲祖籍广东这是肯定的。嘿嘿。
我爸籍貫廣東,我媽籍貫台灣
我們家從小只講國語
所以我和我妹既不會廣東話也不會閩南語(台語、河洛語、whatever)
好像在哪裡看過一個調查,你敢帶父母去看《桃姐》嗎?
有人說,敢,為甚麼不敢,反正我又不會不孝,才不會心虛呢;
有人說,不敢,雖然誰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但是還是不忍心讓老人直面這樣的現實。
我心裡的答案是,不敢,因為我看了都會難以平靜面對。
原来你妈妈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喔。感觉我们有点户籍调查员的味道了。哈!
是呀,与16楼感觉一样。
不好意思了。
两位老人家去过很多城市和国家,看过N多电影,听过N多首歌,孩子也是一儿一女,好啦。
河洛語
我搜了一下才明白呢.
老师的知识真的好丰富啊.
我媽也常說跟不上字幕
我對這種講述日常生活情感的電影總有種想看又害怕接近的感覺,因為它就好像是身邊常發生的事,讓人更易進入劇中的點點滴滴,然而也是這樣的緣故,容易在看完電影後讓人久久無法脫離劇中那已經編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