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臨別禮物》書摘:靈堂就像是課堂

蔣嘉凱口述、張倩華文字《最後的臨別禮物》(商周出版)

像在美國,遺體修護證照需要先有兩年的進修,要修生死學、雕塑、美術、素描、心理學及心理諮商。可見這一行業的專業要求程度,因為要重建的,不僅是對罹難者的生理殘缺,更可能是對家屬的心理缺憾。

從業後,據觀察發現,女生的人格特質似乎比男生更適合這行,每次由禮儀公司安排的實習生裡面,不敢看大體而決定放棄這行的,男生比女生多。「女人比男人膽小」的一般印象,在這行經常被推翻。

靈堂就像是課堂,一幕幕的場景都是值得省思的生命教育。靈堂前的儀式時間並不算太長,但可見微知著,忖度往生者的人生與家庭故事。

在〈《最後的臨別禮物》書摘:靈堂就像是課堂〉中有 0 則留言

  1. 多年前在午夜劇場看的《入殮師》
    並沒有絲毫的懼怕,而是溫暖中莫名的羨慕
    原來死亡並不完全是冰冷的,可怕的
    原來有這樣一種職業
    可以讓往生的人可以如此有尊嚴而美好的離開
    這是個崇高神聖的職業
    人生的最後時刻被溫柔相待,真是臨別禮物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
    是講美國的一個死亡體驗的親子課
    我感覺應該挺新穎的,就邊看邊給女兒讀
    當讀到作者(一位母親)自告奮勇的要躺進棺材裏去體驗的時候
    她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著不要不要….我就再也讀不下去了
    幾經調整情緒,我還是堅持讀完了,因為女兒也跑來和我一起看
    作者在棺材裏躺了10分鐘,想像著身前與身後的很多事
    而棺材外面所有的儀式和悼念往生者一樣
    當儀式結束她出來時,恍如隔世,重新感知生命
    這是場非常有意義的死亡教育課堂,靈堂就像是課堂
    人生不易,生命可貴,且行且珍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