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專欄:母體被擊潰,再多節點也沒用?

電影「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明顯是不斷學習以進階、破關、升級、再重來的「佛教輪迴觀」科幻版。但佛法以外,阿湯哥和女主角的重複特訓(有被異形殺死而投生,或為精進突破主動求死而RESET),還告訴我們以下一些事。

一天到晚包裝軍隊形象的文職少校男主角,不想當兵,卻莫名其妙淪為新兵,且立刻要出發到第一線,這點子無厘頭(到劇終都未解釋是個大敗筆),卻完美貼合古老「王子變乞丐」、「真假公主」、「真假千金」等類型片的戲劇張力,也讓普羅大眾半同情、半看好戲於現實生活中本來位居1%雲端,瞬間下墜為99%、甚至比一般平民還慘的境地的「逆轉敗」(比如葉世文、趙藤雄和很多藝人的新聞?)。

英雄神話有兩種,一種是塑造連戰皆捷的天生英雄,另一種是「向下流動的落水狗,敗部復活成為英雄」。隨著權威解體,民意伴民粹共舞,今日社會氣氛更容易讓後者出頭,吃香到影視編導也常媚俗讓英雄故意滑一跤,遭原屬體制修理或出賣(警匪片和諜報片多到氾濫),再安排他們即便山窮水盡也能單槍匹馬進行(現實中甚不可思議的)「逆轉勝」。

一如這十年全球選秀節目當道,前一秒是素人,下一刻就有可能成為點擊頭條。這時候,某些人可能會搬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古訓自勉勉人,但剩下多數人(不一定只是年輕人)卻只看到「你給我五分鐘,我給你全世界」的渴望與捷徑?

不管堅持鐵杵磨成針或嚮往速成,本片顯示人腦在記憶力上確不如電腦,現代人短期記憶力更差,除了聲光效果刺激過多,也因重度依賴搜尋,認為資訊查就有了何必死記?各種網站和APP隨時隨地等我們光顧,為用戶服務。但在如片中無法隨手可得這些科技處理資訊時,很多人古老、肉身、強記的學習力,還在嗎?

其次,網路世界早證明「Google式人工智能+維基百科式蜂群智慧(swarm intelligence)」存在、可行、且可樂觀。每個人有意或無意貢獻一小點、增刪一小點、進步一小點,儘管緩慢,但如果規模夠大,集體的學習曲線是可以大幅改善。

當然,劇中男女主角要改善的僅僅是電玩遊戲般的戰鬥技巧,現實中一個社會要改善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集體生存技巧」,難度比這高太多,而且常顧此失彼,這邊好不容易進步一滴滴,又被別處黑洞拖垮。

最後,要小心,網路科技強調的「去中心化」,並非總能讓單一節點出人頭地。歷史一再證明革命推翻當權派,只是樹立新的當權派;網路也絕不可能全由P2P接掌,總會有新的中間商爭搶「平台」位置。打倒傳統世界山寨主,只是為了新一代搜尋引擎、社群網站、商務網站讓路。

劇中有點老套的結論:母體一但被擊潰,再多節點也沒用。網路科技也好,人工智慧也好,仿生生物也好,目前都未能真正回歸某些理想派歌頌的「絕對去中心化」(一如「絕對的直接民權」)。所以阿湯哥跟哈比人、哈利波特都一樣,最終還是得跟異形神經中樞、火龍、佛地魔決一死戰。

但現實中,從沒有單一怪物被消滅了就天下太平這種事。母體被擊潰,節點可能依然如潛伏星散的癌細胞,等待下次的集結與增生。

在〈udn專欄:母體被擊潰,再多節點也沒用?〉中有 0 則留言

  1. 看似人人皆可是”主人”的网络实则一直是被大势力所操控的。无论未来网络的中心会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都终究还是这个世界的共同利益体们在操控。或者其中也有外星人!
    打倒一切旧势力,只是又一股势力新轮回的开始。

  2. 專欄影評寫的更具理性與專業性
    從一部電影引申到生活的很多方面的思考
    喜歡最後這段的總結
    現實中,「怪物」可沒那麼容易被消滅
    用到「癌細胞」這個詞,雖然很可怕,但更容易理解
    看來這是一部真人版的電動闖關遊戲
    說起闖關遊戲,想起一個段子:
    哄孩子睡覺就跟玩遊戲打boss是一個道理
    當你以為快贏了,準備得瑟的時候
    他忽然睜開眼,滿血滿魔的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