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一字也常聽到現實中或影視裡的人發不同音,有對錯嗎?這些語音不只庶民常用,也是兩岸字典上都查得到的,若分歧就怪兩岸的教育部自1949年後各有所本吧。
樹「蔭」、庇「蔭」:台唸印,陸唸因
瑯「琊」:台唸爺,陸唸牙
揣「度」、審時「度」勢:台唸杜,陸唸奪
「柏」樹、松「柏」:台唸博,陸唸百
「微」博、「微」信:台唸圍,陸唸威
蘇「隄(堤)」、白「隄(堤)」:台唸提,陸唸低
「提」防:台唸題,陸唸低
因「為」:台唸味,陸唸圍
「攜」手、「攜」程網:台唸溪,陸唸協
「緝」拿、通「緝」:台唸氣,陸唸機
(出處:大陸新華字典、漢典、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其实就是大陆各地间在许多词语的发音上也常有不同,这是各地习惯问题,无对错之分。
坦白讲,做为南方人平时因为不怎么接触北方人,所以有时听到北方人讲国语的口音我多少觉得有些不适应。哈哈。想来北方人也受不了南方人的国语腔,特别我的国语又有点偏台式(天生带有,非来台感染的)。XD!
P.S.上次成都的小伙伴来电,起初还问我现在还会讲四川话吗.我对她说,和你说话当然还是说四川话。我们之间从小就讲四川话,现在要我变味道,好奇怪。再说,我听她讲川式国语实在太别扭了。哈哈!
語文老師好,學習時間
說起琅琊,還有「般若」不念「班若」而是「波惹」(bō rě)
有人說譽王念錯了
剛才聽廣播,藍祖蔚的書
提到“行头”的行念“杭”,這邊念xing
蒋勋老师讲的细说红楼中
阿房宫,念ā fáng gōng
我一直以为念ē páng gōng
查了查,好像都对
但蒋勋老师是陕西西安人
百度解释三“在陕西话发音中“阿”(ā)字释义为“那个”,“房”(fáng)为陕西的一个地名,据《史记》记载,当年阿房宫开始修建时并没有起名字,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指代,指的是“在房那个地方的宫殿”,所以其发音应该为(ā fáng gōng)”
“行头”在我们这边也念“杭”。其实台式国语受江浙方言影响蛮大的。我曾在此就沪语与台湾国语有多少相同词语总结过。XD!
所以这也体现出南北方语音的差异,而不仅是两岸国语差异的问题了。
另外:本文是系列文之一,下面还有之二…..。
再比如本文中的「柏」樹、蘇「隄(堤)」、「提」防,我们这边也和台湾发音一样。
当然,这也可理解为我们这边的国语发音不标准。因为不符合大陆新华字典公认的普通话标准。
嗯,大厦念大夏。
嗯,老師跟我說過大夏,我聽懂了?
为什么厦门大学念“夏”,高楼大厦念“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