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1924-2023)過世了。今年第一次看他的書,前陣子自選輯做了很多書摘。有人同意他,有人多少覺得他有些觀點與態度好像「站著說話不腰疼」。
但人家都九十多,位高權重,各方面到這個年紀已不可能翻車,當然有自由想說什麼說什麼。而且不是他愛寫,《蒙格之道》是董事會答客問結集,聽眾尊敬他要問他那麼多與公司無關的問題,他當然也就老老實實表達。
他沒興趣當暢銷作家,也沒有滿大街去傳教推銷,他只是答客問,就算你覺得他是既得利益者(不管從時代或市場)所以有某些意識形態,但誰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他說他的也沒有錯。
更重要,他坦承現在做投資比他年輕時難多了,這就是承認「機會窗口」的存在可能超越於個人聰明才智之上(在命理看來這就是命了)。他表達他相信的,但也承認時勢造英雄,這多少暗示著很多原則未必顛撲不破。
查理蒙格幾十年來都住在同一棟房子,自己開車,搭經濟艙。他和第一任妻子有三名子女,其中一人九歲時癌症逝世;與第二任太太生四個、領養兩個。
他說他「決定這一生不要過得像有錢的貴族公爵之類的」,因為這「對子女未必是好事」。蒙格一輩子都是信奉並實踐「延遲滿足」理論(deferred gratification, delayed gratification)的佼佼者。
這剛好跟我新訪問的一本書《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Die with Zero: Getting All You Can from Your Money and Your Life),有些相違。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作者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其實也不是非要強調「把財富歸零」這種數學題,而更近似呼籲大家思考什麼時候該「止」這道哲學題。
他反對留太多錢給子孫,認為要給不如趁在世、在子女最需要時先給,剩下的自己爽快花,而不是以要照顧兒女為由,不斷累積財富永不歇手。這也跟蒙格不想寵壞兒女、寧可死時留下約27億美元身家、到時再看遺囑或法律財產怎麼分配大大不同。
比爾柏金斯和查理蒙格的身家等級不一樣,但對凡人來說都算是富爸爸。不同的富爸爸想法不同是一回事,我們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怎麼信金錢這回事,比較重要。
我现在才意识到选准风口、入场时机、退场时机是挣到钱的关键。
所以很多時潮型教大家如何理財、認為自己有必勝寶典的人
終極說來
都不夠謙虛
现在投资什么能赚不亏??股票基金楼市都不景气,所以更感觉会花钱的人才是投资高手。
2011年的香港電影-奪命金-似有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類似含義-特別是它的英文片名:Life Without Principle-意有所指!
陳樂融影評463:奪命金
https://fc.iwant-in.net/?p=3413
非常謝謝老師分享2012年的精采評論!如站在理財規劃的”不同”角度-可能會發現到頭來什麼規劃都沒有用(片中一隅~何韻詩演的銀行理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拼命銷售上面強迫她賣的金磚四國基金-而投資的大媽客戶-原本是要投資保守商品-但又覺得賺的太少-所以就接受風險性較高的金磚四國基金-結果賠錢收場-諷刺的是-銷售過程中-都有全程錄音-但理專事先已請客戶錄音過程中回覆標準答案-這樣後續如有任何投資糾紛-責任就不在理專身上了)?只不過,什麼規劃都沒有用(Life Without Principle)的命題,似乎又太消極了些!
传奇人物,人生观、价值观亦超乎寻常
靠运气取得的财富,靠智慧守住并善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