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人起鬨要「朝聖」《台北物語》

一堆人起鬨要「朝聖」《台北物語》,我不會去,平日試片在「喜滿客」都嫌遠,何況要花錢?

網路時代人們嘲笑的東西,通常都在網路上免費流傳(比如世大運第一波宣傳的熊大篇),這次嘲笑的中心卻需花錢購買,十足的現場體驗經濟。

我確定本片造成「雅俗共賞」的跨階級同歡,找樂子的找到樂子,炫學的也足以利用來炫學,我看到不少寫作技術媲美羅蘭巴特評論風格的深度嘲笑文。

你我都知「朝聖」是種反諷,台灣人「朝聖」過葡式蛋塔、拉麵、優衣庫和黃色小鴨,我們真正熱中的是與同儕狂歡。

可惜不太合群的我,這麼熱門的嘲笑或朝聖隊伍,還是讓給別人。今天老老實實繼續朝聖「台北文學閱影展」。

想想,一周內可以看到帕索里尼《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一千零一夜》和《索多瑪120天》四部經典,不是朝聖是什麼呢。

在〈一堆人起鬨要「朝聖」《台北物語》〉中有 3 則留言

  1. 所謂的「朝聖」就是唯恐自己被「淘汰」,所以從眾
    而天才往往只是極少數的那類人
    昨天去看了《吃吃的愛》,感覺還好吧
    為啥明明是喜劇我卻哭得稀裡嘩啦
    佩服康永的腦迴路,但也有牽強以及煽情的成分
    小S很拼很拼,劇情的代入感也很強
    喜歡一開始康永的開場旁白
    「有的人吃到好吃的 就會覺得自己活著
    而有的人必須要有人愛 才會覺得自己活著」
    難怪我時而覺得自己活著,時而覺得自己死了

  2. 是部有笑有淚的電影
    笑點略尷尬,淚點還是被戳中
    腦洞天馬行空,故事卻有點單薄
    我就不劇透啦,期待您的觀影體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