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字
書名:逆風穿雲–金翅鳥首部曲
作者:天心永樂
出版:圓神出版
版本:2002/11
大膽猜測:這是林清玄以筆名發表的一本書。如果屬實,出版社所謂「天心永樂震撼文壇第一本書」,耐人尋味。
同樣寫佛理散文,同樣敘事抒情並重,何必另起爐灶?是覺得原先的品牌已老,出自商業考量換招;還是作者自身進入另一化境,決心還原為新人?
在開宗明義的首篇文章裡,作者引弘一大師曾有兩百多個筆名、別號,來反省:「自己既沒有必然性,也沒有絕對性,更沒有固定性。」但如果真想「萬人如海一身藏」(蘇東坡詩),作者介紹其實不必又稱:「曾追隨上百位法師、禪師、宗師,對大乘八部都有深入的體會與了解,不時有悟境。」留下明顯痕跡。
但不論這位作者是老將或新秀,都有極剔透晶瑩的文采,也許你無法從中找到真的穿透無明、扶搖直上幾萬里的解脫方法,卻一定能感知那份求法的渴望——活在紅塵,真的不只有功名利祿兒女情長而已。
※新觀念
書名:看見神
作者:狄巴克‧喬布拉
出版:方智出版
版本:2002/11
還在讀的一本書,卻無法停止對作者的讚嘆。西方醫師出身,能寫出一流的神學、靈學、心理學觀察散文,實在不能不佩服人家的「專家」未必是「訓練有素的狗」,歐美頂尖人才科學與人文交融訓練的層次,普遍高於只會談心論性或只會科學工具的眾多東方作者。
神是什麼?神呼應人的哪些人性,又超越了哪些人性?神真的在我心中?人皆可以為神?要遊走於各大宗教和無神論者之間回答以上問題而全身而退,不是易事,但本書作者無比優雅和耐心地展現了過人的視野。
不管你是佛法、聖經、克里希那穆提、奧修、賽斯、《與神對話》、《蘇菲的世界》、《心靈地圖》、林清玄或韓良露的愛好者,本書都會成為挑戰或釐清你既有觀念的好對手。
※新趣味
書名:為了詩
作者:楊照
出版:印刻出版
版本:2002/09
是楊照把我拉回讀詩的年月。我也曾在教科書外啃著愁予、洛夫、葉珊的詩明志,在奇怪扭曲的中文裡編排我對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但是那都很遙遠了,遠得我現在竟懶得讀人間副刊即便是陳克華的詩。
但是詩還是詩,解詩的人還是輕易跳出我們繁瑣的現實,和詩人筆下的奇想欣然在雲端交會。作者為我們指出一條大有希望的明路,寧可不再寫詩,只是安靜地做詩的守護者和詩人的對話者,也有無窮的滋味。
就算你完全不想回頭當所謂的「文藝青年」,想和新詩斷絕往來,閱讀本書可以大幅增加你對西洋文化史的通俗理解,楊照引用美術、小說、電影、政治各個環節的故事,來反覆包圍他心目中的詩世界,極端細膩而不斷變化討論焦距的文筆,本身就成就了一本高度詩化的散文集,值得用它慢慢過冬。
坦白講
我現在可能無法在這樣短小的篇幅
寫出如最後一段凝鍊的書評:
「反覆包圍他心目中的詩世界,極端細膩而不斷變化討論焦距的文筆,本身就成就了一本高度詩化的散文集。」
回首舊作
竟也有一份陌生,一份驚喜
一如我是過客
今天〔佛學與生態〕
也剛巧讀到弘一大師的〔李叔同解經〕
演講的教授出身於台大哲學博士
卻又雙修生物物理與化學
讓人想到愛因斯坦語錄
竟有詩般的洞見與簡潔
有時不再寫出詩般濃郁的語言
可能是靈感的距離
也可能是生活的距離
詩是青春夢的行板
而哲學則是歲月的鋪展
人生總是有失卻有〔得〕
若藝術家與宗教家都追求境界
如何將高處不勝寒
化為弘一大師筆墨間的〔清涼〕與〔悲欣交集〕
如何能擁有那麼多
又放下那麼多
弘一大師的化名像是不同心境的註解
林清玄的倒有閃躲現實的一絲尷尬了~~
才情與性靈
如何雙全
那個[一以貫之]的[一]字
原來是如此難以成就的呀~~
可以確定-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樂都是林清玄的筆名,我想當林清玄如日中天時,發生婚變事件,對他而言一定傷害甚深。
雖說活在紅塵,真的不只有功名利祿兒女情長而已,但有時還真逃不過呀!
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