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6:澳大利亞、給史達林的禮物、背馬鞍的男孩

「澳大利亞」(Australia):★★★★

愛情+墾荒+親子+戰爭+奇幻+文明對抗,如果沒有「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鐵達尼號」(Titanic)+「與狼共舞」(Dances with the wolves)+「珍珠港」(Pearl Harbor)典型在前,我會更驚嘆。

三小時大片格局,氣勢恢弘,事件繁多,但有些地方也「面面俱到」得斧鑿太深。納入原住民天地觀是最大加分。

「給史達林的禮物」(The Gift to Stalin):★★★

難得一見哈薩克電影,無垠田野上,底層窮人的相濡以沫,獨眼老人、天真小孩、受辱女子、頑童孤兒和蠻橫軍警,襯托著未曾出場的蘇維埃最高領袖的「史達林」,有很好的荒謬與溫情結合的故事基礎,可惜導演敘事方法仍讓影片顯得不夠生動,情感渲染力削弱。

「背馬鞍的男孩」(Two- Legged Horse):★★★★

沒有血腥特效,卻是本年度最「恐怖」的電影。不可思議的主題,慘烈的人性,驚人的視覺與聽覺荒蕪美,構成一部「殘缺者奴役殘缺者、弱者欺負更弱者」的道德劇。你很難想像孩子怎麼可以這麼壞?人怎麼可能變得這麼殘忍?「控制」與「虐待」怎麼樣與「愛」脆弱地連上線?但伊朗女導演Samira Makhmalbaf做到了。藝術價值極高,但看得絕不好受。

在〈陳樂融影評6:澳大利亞、給史達林的禮物、背馬鞍的男孩〉中有 0 則留言

  1. 如同導演所說:”through this film I attempt to discover the edge of human tolerance and how much can a human bear to meet his needs and become transformed.” 這部「背馬鞍的男孩」真的嚇到我了.
    我看到一半就很想衝出放映室, 通報人權協會之類的機構, 然後非常想知道那兩個主角男孩演完之後有沒有接受心理治療之類的照顧.
    當人與人的關係變得非對方不可時, 是不是真的在無形中也變成一種凌遲?

  2. 馬機:
    您是哪位
    昨天有緣同處一室接受「凌遲」
    哈哈
    下次不妨打招呼認識一下
    我擔心的是
    演少爺的本是乞丐
    演奴隸的本是修車工
    兩人如何回去原本生活?
    演員一場只是夢
    拿一些酬勞也不夠他們就此轉行吧
    但再回去地上匍匐乞討
    那個「少爺」不會多少有心理問題嗎

  3.   
      不好意思。
      老師不知道看『陌生的孩子』沒?
      想聽聽老師對該片的評論。
      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