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明到衰頹》筆記:激越者、唐突者、出格者,才能被看到

巴森《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From Dawn to Decadence) :

「攝政從原本文雅講究的朝臣,一變而為談吐粗俗的無賴,因此帶壞了風氣。隨著舉止轉為粗鄙,感情也變得無所謂了,亦即不再與事物激動人心的程度成比例。

對自身、對他人的敬意,對友誼、對以禮待人的看重,俱消失無蹤;種種強烈的情緒——嫉妒、怨恨、報仇,亦皆轉淡轉薄,反正大家都看穿了:一切人際關係不過一時,而且無甚意義,何必太過認真。

唯一不變者,是隨從時尚的壓力仍在。原本端莊的男女,一旦在朝中任職,也紛紛採用「『合宜 』」的不端言行,以與當朝權貴步調一致。」

很像現在對嗎?其實是講1715年法國路易十四時期。

但真的很現在,從舉止言談的粗鄙,但感情的無所謂。而且末段的諷刺感也一樣——「 合宜」的不端言行——因為人人都這樣嘛,只是這時候不限於朝中任職,只需要以選票與收視率點擊率為戰場的公眾人物,都有採用「合宜的不端言行」的同儕壓力。

因為,別人都這樣嘛!激越者、唐突者、出格者,才能被看到,才有聲量、才有吃瓜群眾

我等不需要同流,但要知道。

在〈《從黎明到衰頹》筆記:激越者、唐突者、出格者,才能被看到〉中有 3 則留言

  1. 碩士時是研究”浪漫時期”,這時期剛好是這現象的始作俑者,覺得彰顯自我的代價真太大了(悲劇英雄、拜倫式英雄),出賣靈魂給魔鬼,卻久死未悔。已比更早時期的《浮士德》更進一步逾越,從悔恨、救贖,到和上帝對決。
    想想,了解歷史還是能藉此跳脫無意識受影響的時代風氣。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