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石油的明天》書評:如果沒有石油,「現代化」真能繼續嗎?

《沒有石油的明天》(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End of the Oil Age,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跨領域的研究巨著,引用的資料和資料含括政治、經濟、教育、環境、天文、地理、軍事和建築等。

身為一個三十多年的專職作家,作者James Howard Kunstler下的研究和思考功夫不容小覷,可是,他過往著作招來的贊成與反對聲浪亦勢均力敵。

一個提出短期或長期趨勢觀察的人,總會面臨被檢驗的時刻。而只要你有一兩樣事情出錯,反對者通常會因而對你其他的預測或呼籲充耳不聞。本書遭到的對待也差不多。

本書中他大膽且悲痛地預估:全球石油礦產已過開採顛峰,未來只會一路下滑,就算地球上仍有不少億萬年來形成的石油礦,也因身處險峻環境而使開挖成本高到不值得開採。

而一旦石油減產甚或邁向枯竭,我們拿什麼支撐工業文明的一切製造、銷售與傳輸?石油做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原物料之一,影響到的各行各業簡直難以令平凡老百姓警惕:這並非人類可以隨便在實驗室合成出的物質,無法任由我們取用不盡。

作者James Howard Kunstler長期的小鎮生活經驗,讓他成為一個知名的在地主義者。本書當然也強調如果「油荒時代」真的來臨,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農業都將遭受重創,倒退回去可能百年前的水準。

更糟的是,經歷過上個世紀的強力建設,全球已開發或開發中的國家都在遵循同一套路徑,尋求發達、致富、成長。而這些成功都倚賴於便宜、穩定的化石燃料的支撐。

就像如果地球人沒有良好的飲水、農作物可以享用,沒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談什麼政治改進與科技昌明,更不要說庶民大眾更上層樓的娛樂消費享受或炫耀。當我們越往前走,作者(或許多其他憂心忡忡的學者)提醒:人類的未來未必是條光明大道。

所謂的民主政治、資本主義、科技創新乃至個人發展,未必繼續朝向更高階的面向突破,而可能會有文明的大逆轉、眾多人口的滅絕與大面積環境的惡化發生。

其實,一般人都是短視的。但歷史告訴過我們:許多文明(如瑪雅)或看似強大的物種(如恐龍)的確消失了。上帝未必偏愛人類–或者說幾十億乃至預估在本世紀可能上看百億的人口。可能總有不好的事情會降臨在某些國家、地區、種族或階層–而那一定不會是你我立身之處?

目前的情勢當然不容樂觀,除了全球依然不歇的政治衝突、金融風暴、宗教對立、暖化效應等,石油危機會不會是壓垮地球負載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回如果不再是1970年代政治性干預的「禁運」危機,而是真正面臨「山窮水盡」的危機,最聰明、現實的政治領袖、科學家或大企業,準備好了嗎?因為,這樣全面性的挑戰,顯然不是忙於關心物價、油價、房價和薪資的升斗小民,可以獻策、決定或扭轉的。

(原載2008Self悅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