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藝評7:「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重點不在馬內也不在畢卡索。這是台北市立美術館從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到現代藝術,包括馬內、竇加、畢沙羅、莫內、雷諾瓦、塞尚、梵谷、高更、羅丹、馬諦斯、畢卡索、夏卡爾、莫迪里亞尼、米羅、杜象、歐姬芙等58件油畫與雕塑作品的精品聯展。

族譜雖廣,但說實話,很多大師的單件作不是大眾最熟悉或是他最好的作品。但總還是能找到驚喜。

擅畫舞者的Edgar Degas「芭蕾舞課」,左上與右下方的構圖比例當然是夠準確的,但我獨愛前方婦人絲緞袍子的紋理色澤,寶藍金蔥如張愛玲筆下講時裝的散文。

Henri Matisse來的作品較多,用色依舊豔光四射,但我最愛的是以前不熟悉的一幅大尺寸「摩爾式屏風」,畫中模特兒是母女,但整個畫面卻是景比人重要,畫家細細勾勒地毯、屏風、壁紙、床鋪與桌椅,傾斜的畫面讓平庸的居家氣息呈現微微不安,和「蠻族」異國風情的標題用典起了一絲呼應。

Henri Roussea則一如既往,看似嚴謹中總能讓我會心微笑。「風景與牛」不合透視法的比例,讓身邊的小學生姊弟討論半天;「粉紅洋裝的少女」則如插畫,在森林的童夢中透出一絲詭譎。他和夏卡爾都是善於「織夢」的畫者,只是後者的夢看來較「甜美」。

Marc Chagall美則美矣,但也許有人嫌軟甜,但其實他的「夢畫」恐怖起來挺有潛意識的深沈(誰要他來自俄羅斯和猶太血統)。這次展的兩幅作品都讓人讚嘆流連,和印象派先驅們的用色與光影處理大不同,可惜這幅擁有近看才屏息的輕巧細節的「夜晚」,沒收錄在250元的導覽手冊中,而900元的全展品手冊印刷套色又失真,讓我買不下手。甚至網路上好不容易才搜尋到這一張圖檔。

同樣可惜的是Claude Monet,他在自家庭園中畫日本橋不知道多少幅,這次展出的「日本橋下的睡蓮」狂野恣意,花色淹沒了橋身,如怒放的火焰。顯然晚年的白內障讓莫內索性「以色塊成就形體」。但900元的手冊印刷得非常可怕,和原畫已經是兩幅畫。而我在網路上怎麼樣也無法找到這一幅了,以相當近似的另幅代替分享。

最後來見證為何有機會看真跡一定要看,因為不管是畫冊或網路,顏色差異是很驚人的。比如印象派中Camille Pissarro這次有一幅「盧昂市拉克華島(霧景)」,他曾以四年時間專攻點描法,留下這張有岸邊孤舟與工廠煙囪、帶著工業文明與自然主義矛盾對比感的素淨佳作,但請看看以下三幅竟有如許差別:

圖一:某網路版

圖二:某網路版

圖三:250元手冊版

但其實真跡色調介於圖二和三之間。

參觀完畢,跟同伴笑說:「這次看到某些人好親切。」我指的是作為模特的嚴肅的賽尚夫人、雷諾瓦那些兩腮酡紅、面容發亮的幸福女孩與女人,還有莫迪里雅尼的藍眼長臉女,這些都是美術史赫赫有名的「臉」啊。

但如果要放一幅在我家客廳,黑沙發後面的白牆上,我選的卻是沒有臉的一幅畫,西班牙畫家Juan Gris的立體派畫作「棋盤、玻璃杯與盤子」,他雖拆解,但比Georges Braque血淋淋的切片,更具古典音樂般的秩序感,可以長久凝望。

在〈陳樂融藝評7:「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中有 0 則留言

  1. 認同您的說法 ,網路與畫冊多數失真得厲害!
    尋夏卡爾的夜晚闖進這兒 , 偷您一小段話 ^^
    也借連結一併賞析 , 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