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摘1:文學,是最不中用的

文學文學,是最不中用的,沒有力量的人講的;有實力的人並不開口,就殺人,被壓迫的人講幾句話,寫幾個字,就要被殺;即使幸而不被殺,但天天吶喊,叫苦,鳴不平,而有實力的人仍然壓迫,虐待,殺戮,沒有方法對付他們,這文學於人們又有什麼益處呢?

好的文藝作品,向來多是不受別人命令,不顧利害,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流露的東西;如果先掛起一個題目,做起文章來,那又何異於八股,在文學中並無價值,更說不到能否感動人了。

有人說:「文學是窮苦的時候做的」,其實未必,窮苦的時候必定沒有文學作品的,我在北京時,一窮,就到處借錢,不寫一個字,到薪俸發放時,才坐下來做文章。忙的時候也必定沒有文學作品,挑擔的人必要把擔子放下,才能做文章;拉車的人也必要把車子放下,才能做文章。大革命時代忙得很,同時又窮得很,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鬥爭,非先行變換現代社會底狀態不可,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做文章;所以大革命時代的文學便只好暫歸沉寂了。

(1927「革命時代的文學」)

在〈魯迅文摘1:文學,是最不中用的〉中有 0 則留言

  1. 课本里有他的文章
    人们多少都读过些他的文
    不过
    我一直不知道主动读鲁迅的人有多少
    多吗?
    1930年代的文化旗手

  2. 樂融哥早,貼圖看不到。
    刚刚看书,您在為東京街頭要不要拍攝流浪漢,
    還在責怪自己的阿Q精神呢,還是放棄拍攝,
    心想著您對魯迅以及魯迅的文字有著怎樣的解读呢。
    我們的學生時代,最熟悉的就是魯迅的文章(重點的重點)
    近年课本选用鲁迅的文章删减了很多,为何要删减呢?
    難道因為現在這時代,到了魯迅筆下描寫的時代。
    謝謝分享魯迅文摘,可以有機會閱讀。

  3. 我以为文学的作用首先是自我思想情感的一种抒发;其次是写者可通过文字找到知音。任何好的文学作品都不会是先写题目后有文字的作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先掛起一個題目,做起文章來,那又何異於八股。”对于这点我超认同(除了上学时老师的命题作文外,我自己平时所写的那些个“豆腐干”全都是先写内容,最后才取标题的。:));但若欲通过文学作品激发起人类社会普通大众的某种意识或觉悟自觉在现实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鲁迅与虹口区颇有渊源,所以近年对于有关鲁迅方面的内容我基本都去参观过:去年底他唯一的儿子周海樱的个人摄影展在多伦路美术馆展出(他儿子虽没成为文学家但对摄影艺术情有独钟,不过人似在前年已离去了);今年三四月间鲁迅纪念馆(地点在虹口区鲁迅旧居旁)为纪念中日邦交40周年,特别推出了“鲁迅和他的日本朋友”主题展,观后我最大的感觉是:鲁迅完全称得上半个日本人了,而虹口区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日本人和鲁迅的天下啊。XD!

  4. 是的
    我见过鲁迅的和服照
    鲁迅的弟弟日本化得更厉害
    鲁迅求学费、出书等
    都多蒙浙江同学会朋友照顾
    绍兴全靠有鲁迅吗?
    现在一人能养一个县
    也是好的

  5. 鲁迅的第一本书是
    《域外小说集》
    同学蒋抑卮
    出资销售
    第一册卖得不好
    第二册也没多卖几本
    但蒋同学说:“买了第一本的都买了第二本,说明书是好的。”
    《鲁迅全集》书信第一篇就是给同学蒋抑卮·
    网上有《文豪与儒商》的文就是讲他们的故事。
    PS 就有和服照。

  6. 8楼,本想不说的,但还是想说出来:你知道吗,你提到的鲁迅那位日本化更历害的弟弟周作人,在抗战时期就被国民政府定为汉奸了。呵呵!
    所以,我上次去看那个展览的当时就想过:如果鲁迅在抗战期间还活着的话,他会如何表现呢?!

  7. 好的文藝作品,向來多是不受別人命令,不顧利害,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流露的東西;如果先掛起一個題目,做起文章來,那又何異於八股,在文學中並無價值,更說不到能否感動人了。
    看吧,我终于明白我学生时代为何念的年级和作文水平成反比了……呵呵,这不是借口哦,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五分钟可以写完一封情深饱满的信,老妈看了当时逢人就赞一下我,到我念高中的时候我提起笔两个小时却写不下一个字,对文字的把握越来越钝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