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貼,才能做大事

有媒體為某專題邀稿,我不想寫,轉推薦甲。但跟記者說,不需要跟對方說是我推薦的,以免他覺得是我不接才找他。又想到乙,跟記者說,這個可以跟對方說是我推薦的,她會很樂意。記者開心道謝而去。

問我為何知道?因為了解媒體,了解對方,也了解我自己。這不用處心積慮,也不必深謀遠慮,更無須掐指一算,就是簡單的人情世故,但依然需要了解環境、了解別人、了解自己。

在大眾場合對某些言行常覺不耐,非關自閉,只是容易看到頭腦或心腸不好的人。比如公共場所不顧別人行進硬要擋路者,比如渾不自覺自己已經擋路者,比如腦袋中根本沒有GPS(全球定位系統)衡量自己與他人關係者。

甚或,不是真的沒有這一點物理(貼太近或壓太重了)與化學(摩擦生熱或亂撥頭髮放送皮屑)常識,只是受到電子科技制約(不管是戴著耳機盯著屏幕,或者太習慣拇指按鍵而生疏於挪動現實中的軀幹手腳),久而久之失去了那一點對別人肉身的纖細與體貼。

我雖敏感,卻少以標籤論人。比如某老闆說他常生氣餐廳服務員態度,擺盤上菜應答都粗魯,後來轉念,「他們就這個程度,才會做這種工作。」他能平心靜氣,當然有助腸胃消化,但不管當年或現在,不喜歡這句話背後隱含的階級歧視,彷彿心智隨著階級「固化」。而這當然不確。

難道,嚴長壽不是津津樂道從傳真機小弟學會掌握公司人脈訣竅?又有多少中外職場明星或創業家,當年不都是體制中的小弟小妹?同樣端盤子點餐抹桌子,可看出不同天資、個性與敬業態度,錯以為低階服務生一定都表現得「傻、粗、懶」,也未免太提前蓋棺論定。

當然最終仍要看自己,你能不能端盤子,也端出讓人驚豔的一朵花來?這可能才是打臉那些以貴賤取人沙文者的最佳方案。

(原刊蘋果日報名采版陳樂融專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