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以電影論,《大犯罪家》(The Clan)拍得不夠好。主角普契歐到底是為了私利,還是真受制於軍政府外圍地下組織,看到最後我也沒看清。
國家混亂或許是真的,但不能讓不熟悉阿根廷上世紀七十年代背景的觀眾直接感知,而只是在小人物悲劇中若有似無套上一頂大帽子,編導總不能說成功。
而某些成員(如忽然從海外回家的大兒子)加入團夥,完全無心理刻劃;犯案手法非常粗糙簡略,以綁架片類型來說,看來實嫌平淡。
唯一可觀的是家族關係。這片很容易讓人想到晚幾年的韓片《寄生上流》。同樣一家人主動或被動犯罪,後者顯然生動流暢諷刺許多。但《大犯罪家》在父子塑造上是突出的。
父親普契歐是自以為是到極點(還以為自己是照顧全家人的上帝)的自戀狂原型,兒子運動員亞歷則一開始懵懂歸懵懂,但後來卻做出悲劇英雄的抉擇。
而片中所有的女人都臣服於男人的操弄,不是助紂為虐(但表面沒參與)的媽媽,就是裝聾作啞的女兒,亞歷的女友莫妮明明聽到囚室哭叫,卻也裝無辜,事到臨頭好像全不知情。
本片我最喜歡的,就是把普通人民這種「軟弱自欺的共犯特質」表露無遺。你說他們有錯,好像又沒有直接證據;但你說他們無辜,那真的只有上帝和良心知道。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片尾字幕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也許比正片還多),尤其老爸出獄後還當律師,一輩子矢口否認自己有罪,家人卻與他完全斷絕關係。可以看出,自戀狂人是完全沒有負罪感,甚至會把自己洗腦成受害者(而非對別人「 加害者」)的化身。
台灣最近正吵著「思覺失調」(以前俗稱「精神分裂」)的人犯罪有沒有罪,但我看現實世界中,很多人犯罪後不必扯「思覺失調」當擋箭牌,也完完全全不會懺悔。
(寫完才發現我不但看過本片,甚至四年前在自選輯寫過短評,哈哈哈,可見這片還是真的有觸動到我之處)
延伸閱讀:
「大犯罪家」:黑幫式人情包袱的家庭倫理片
這篇更詳盡些,感覺到心境上的不同,哈哈
家族裡的黑羊大都是這樣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