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談管理9:等待或壁上觀

等待,有時是栽培,有時是溺愛,有時,是冷淡。

主管不滿意屬下,但「授權」他繼續做,眼看著方向不對、速度不對、手腕不對,該不該立即反應?甚至糾正?還是該在一定的限期內等待?

中級主管願意等下面的,高級主管願不願意等中級主管?高級主管願意等,董事會或股東願不願意等?

等就是try,可以是「學習性組織」必要之惡,是磨練部屬獨當一面的嘗試錯誤,是訓練「人人都是未來總經理」的前哨站。

等當然也可以是壁上觀,看看有什麼好戲會發生,甚至印證:「看吧,跟我之前說的一樣!」

這微係、微妙的心理,只有當事人能誠實認清:我是在壁上觀,還是在栽培?

知道車子在怎麼開,確信必要時你能像駕訓班教練一樣,幫忙踩下剎車或打方向盤,力挽狂瀾;還是你下意識希望出車禍,證明自己是個未卜先知的悲劇英雄?

怕的是,同在一車上,殘局已無力回天。

組織中,授權當然必要,但制度化(或走動化!)的追蹤、考核也同等重要,這是授權方和被授權方都得有的認知。

不是說你來管我的進度或企畫內容,就叫做不信任我,就叫做不肯授權。這是缺乏自信與「向上管理」觀念的部屬。

也不是說明明對屬下很不滿意,卻隱忍不提、不扭正、不做必要補救的強勢作為,最後是害了他,也害到公司。

被授權的人需要回報,需要負責;授權的人,也需要同時扮演好人與壞人、慈祥的啦啦隊與犀利的教練。

論語堯曰篇2500年前就說了:「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對屬下,完全沒訓練就推上火線是某種虐待,不先告誡規範就要求成果是某種暴力。

孔夫子厲害吧?!

過去的我,年輕臉皮薄,希望儘量給同仁機會,明明有預感和觀察,卻儘量客氣、再客氣。

現在的我,可能反而認清:鄉愿不是栽培,當好人也不是老闆請你來公司的任務,於是,我只能烏鴉嘴地,一再與該溝通的人溝通。

只要,溝通的門還是敞開的。

在〈陳樂融談管理9:等待或壁上觀〉中有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