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我老派吧。看到報端很多用語,常有不安。因為都是意念,都有作用力。
比如疫情稍減後,媒體愛說民眾「報復性消費」、「報復性出遊」。是啊,全世界都差不多,解封的武漢人搶過珍奶火鍋;沒封城過的台灣,端午出遊車潮也讓國道5號塞爆一整夜;英國人一天超過50萬人湧入多塞特(Dorset)海灘,此刻的身心哪還有什麼社交距離?
我知道「報復」是「補償」的麻辣版說法,近似經濟學U型或V型反轉。但我個人實在沒有「報復」的需求,也沒有「終於可以惡狠狠花錢或出去玩」的慾望。
我的小日子過得很好。疫情前中後,做的事都差不多。這是小我的福氣,也是身處台灣的福報。
一年365天,甚至周一到周日,生活基調也變化不大。是不是端午、中秋、情人節還是光棍節,與我心無關。
這也許是我某部分宿命,但也是意志的追尋。
慢慢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有病痛、家人也沒有病痛的一天,就是甜美的日子。無須特意再「報復」生活什麼。
就像昨天離開咖啡廳的那一刻暴雨,但離開前是歡聲笑語。
暴雨、歡笑即是日常!
對,都是日常
写的真好,很疗愈
感觉我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愁
实在太为难自己了哈
也是有甜美的日子的呢
穿MAYDAY的T恤好好康!
今天还在想,念旧的大师
是怎样保持不买新衣服还常穿常新的🤔
多买少穿?
“報复性”皆是媒体炒作出来的噱头。疫情后时期,这边天天吹捧逛夜市,吃吃吃。买(摆)地堆货,实际目的是啥?老百姓都不是傻子。
刺激內需囉
哈哈哈
可惜我是不容易受刺激的人
一方面是刺激消费,更主要的是为解决民众的就业问题:疫情后裁员历害,于是政府希望老百姓都能自谋职业摆地摊。但实际地摊生意也不好:同质化的小摊太太太多啦。
同意老師所言。我也不懂民眾想為誰報復? 之前要求國人暫停娛樂及旅遊是為了救你的命於萬一啊。很委屈嗎?
哈哈哈
所以一般人並非真的想[報復]
就是一種考完試大吃特吃想玩就玩的概念
但是
我們真的考完試了嗎
扎心了,谁也没想到,考完上半场还有下半场(泪)
所谓的“报负”对民众而言,就是饿久了要大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