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72:珍珠港(Pearl Harbor)

號稱影史最大投資的「珍珠港」,上映以來毀譽參半,注定無法挑戰影史最賣座紀錄。雖然我很開心受邀寫了張惠妹演唱的中文主題曲歌詞「排山倒海」,可是卻知道這部電影在製作和行銷上都出了不少問題。

首先,如同許多影評人已經提到的:這部片到底該定位為愛情(為主的)電影或戰爭(為主的)電影?不是說一部作品一定要被歸類,而是如果大家都有這種疑惑時,表示它的確出現某種「性格分裂」。如果是定調為「以戰爭為背景的愛情電影」,那麼戰爭花了太多篇幅和預算,如果是「戰爭電影」,又花了太多篇幅鋪陳男女主角的相識相愛誤解分手。而且,不幸地,三個鐘頭幾乎是以「前面1/2愛情、後面1/2戰爭」的某種硬性分裂的方式串成的。

於是,前面被某種復古戀愛風情(如「魂斷藍橋」、「北非諜影」甚至「鐵達尼號」)打動、逗笑的人,到戰爭真的開始,有點不安,等到戰爭持續了很久,變得疲倦。開始轟炸的大半小時裡,男女主角幾乎等同消失。

據媒體報導,還沒演出前美國電影公司就拿「鐵達尼號」為假想敵,以三個俊男美女的生死糾葛之戀,想沖淡戰爭的嚴肅氣味。可惜,越想面面俱到,結果越只是讓被誤導的觀眾各有立場開罵。

珍珠港畢竟不是鐵達尼號。珍珠港是牽動世界局勢的戰爭大事,不是歐洲上流社會的展示之旅;珍珠港被炸沉的軍艦上百艘,鐵達尼只沉了一艘;鐵達尼乘客故事留下的不多,珍珠港卻還有太多在世軍人與軍眷的記憶;鐵達尼可以抓住某種災難與奢華的氛圍大作虛構的傾城之戀即可,珍珠港卻有無數歷史現實與國際市場必須照顧。

不知道該怪編導野心太大,還是要惋惜好萊塢電影工業鈔票太多。如果只有現在的製片預算一半,也許編導從一開始就會仔細考量要把尺度拉得多大,要好好拍成像是「搶救雷恩大兵」的純戰爭片還是「永遠愛你」(In Love and War,1996)這類有戰爭陰影的愛情片了。

身為作家和編劇,我也曾試著想如果我受命寫這個劇本,該怎麼做會好一點?我可能會大割捨,重新整理出一條戰爭為主、愛情為輔的主線。日本人的和談與備戰兩手陰謀要早點出來,「珍珠港」這壯闊的第一男主角該早點登場,讓珍珠港的承平與戰爭的威脅更平行而諷刺地呈現,一開始愛芙琳和護士團就抵達珍珠港,雷夫和丹尼也被派駐到此,彼此無所事事下相識。

為此可能得把雷夫和丹尼的童年捨去,雷夫與愛芙琳健診相遇情節修改,護士和士兵群戲刪減,甚至雷夫出勤去英國飛行隊參戰,還能在有「拼字障礙」的情況下寫情書整段捨去!

我知道:當然這樣子就會少掉許多令女性影迷有興趣的片段。甚至,雷夫就無法有殉難的誤會,丹尼無法趁機追上愛芙琳,三角關係就不容易做–可是,這不是絕對的–誰說雷夫一直在旁,丹尼就無法愛上愛芙琳?這種三角戀不是很多嗎?甚至我們可以問:為什麼一定要有三角戀的煎熬?不能是一對情侶、一對好友加一對師徒(長官與飛行員)分別的感人故事?甚至,大膽一點想,為何不能是一對愛侶加上一個在暗處苦戀多年的男同志?

想降低戰爭的陽剛不一定得靠現在的敘事手法,導演麥可貝自己在「世界末日」片中的文戲(感情)、武戲(特效)比例,就處理得比「珍珠港」均勻,運用幾組主角發展群戲的效果也很流暢,我只能感嘆編導極可能是過度以「鐵達尼號」為藍本,誤導了作戰策略,想靠男女主角三人(比「鐵」片還多出一個男主角要捧!)撐上第一線超級大片,而忘掉花了那麼多錢好好拍一部戰爭災難中充滿人性光輝與脆弱的電影,也足夠有噱頭了。

因為至少我就是為了看戰爭轟炸而在看過媒體試映會後,又掏腰包和家人重看一次。只有當今的好萊塢才能拍出那種雄偉逼真的場面,那種你幾乎不能想像的空戰與海難的複雜調度,雖然沒有錢萬萬不行,但至少也不是有錢的國家就能支持得了這種高度精密分工的成熟電影工業。

最後我要提醒:不管你是否喜歡電影,費絲希爾氣勢磅礡的英文主題曲和阿妹柔情宛轉的中文主題曲「排山倒海」,還是很好聽喔。

(2001.0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