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136:滿城盡帶黃金甲

已不太知道如何評「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如稍早上映的「夜宴」,我也沒多積極下筆。「黃金甲」官網專訪導演張藝謀的文章讀了,「夜宴」官網上正反網友評論也看了,似乎該說的大家都說了。但,「該說的大家都說了」,不也是影視工業的常態?

不然,「雷雨」歷史這麼悠久,「黃金甲」何須再說?「哈姆雷特」夠紅了,「夜宴」憑什麼要再說?

一代有一代的詮釋,就算沒有新詮,創作人也是可以想詮就詮的。一如電影導演想改編什麼題材,只要有人出錢給他做,有班底陪他一起夢,總會弄個東西出來。

所以,看出我的關鍵用語了嗎?有人持續能做,至少是他的事。多少人連要個「黃金甲」、「夜宴」零頭來拍片的預算,一輩子都等不到呢。

看電影是個消遣,如果你堅持非要從中得到教育啟示,那是你的堅持。電影沒許諾你什麼。

張藝謀明說了:過去大陸第五代導演拍的是「文化電影」,現在拍的是「工業電影」。而且,因為要面向國際市場,讓中國片有外銷出路,在工業電影中,又只能選古裝動作。

不是說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坎城、威尼斯影展,對中國中西混搭的古裝動作片,已經失去興頭?怎麼國際片商還是這麼一往直前只想投資中國影人做古裝動作片?

這可能是現實,但未必是定律。聽張導演的判斷與口氣,似乎這條路還得走下去好一陣子,才能立穩腳跟讓片商或外國觀眾接受其他片型。

是否如此,我無法提出更有說服力的反證。只想問問:同屬亞洲電影大國的日、韓、印,為何好像也有結合外資,拍出戰爭、科幻、歷史、災難、歌舞片等不同類型的成功經驗?如果連台灣影人都拿得到好萊塢的小錢,嘗試拍「雙瞳」、「詭絲」這類驚悚商業電影?

中國影業當今的談判籌碼(bargain power),肯定比台灣大多了。要拍古裝動作,為何不能拍香港導演張之亮「墨攻」這種更古樸寫實、符合歷史感的古裝動作片?中國真實歷史中如許豐沛的題材、觀念、文化、風俗,難道一點都不能與國外觀眾口味做結合?非要飛天遁地地失去人性的紮實感動?

更重要的,古裝中國絕對不等於宮廷。身為台灣人實在很想問:共產黨領導下的現代中國,幹嘛這麼一股勁兒復古啊?

「黃金甲」和「夜宴」都選擇五代,其實又跟五代真實歷史沒關係,只是要讓殺人、政爭、奇情、香豔,在這著名的亂世多些自由表現空間。這只是披著古裝拍科幻片。

因為披著東方古裝,所以中國電影比世界上任一民族有權利讓人物飛來飛去,可以讓打鬥極其絢爛優雅,這是非武俠片卻人人變成武林高手的「中國古裝片」。編導們可曾想過古裝片不自動等於武俠片?古裝片也不自動等於可以「古龍小說化」、「王家衛映像化」、「美術指導無限上綱化」。

我好奇的是:中國大陸電視歷史劇一部比一部考究、嚴謹、文言,為何到大銀幕,一切就開始輕飄、浪漫、詭譎、有句無篇、風景明信片、古歐洲加日本起來?

我不想再多說什麼觀眾在悲劇時為某些對白「笑場」的事,不想再討論個別演員演技或角色深度的事,我相信演職員都有一定的認真與辛苦,一如天底下各行各業的人一般。

我只想問:這一切是不是還會繼續下去?所謂古裝「影史超大預算」、「最高預算紀錄」,以及檯面上這幾位幕前幕後能扛票房的帝、后、大腕,是否還會持續「文勝於質」地在各種服裝、陳設、大片的「顏色」對決包裝下亮相?一如內地影評人斜江明形容的:「『團體操美學』的基本元素——必要的,誇張然而整齊的燦爛。」

張導演欣喜這幾部大片(我想他是說自己的「英雄」、「十面埋伏」、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沒賠錢。認為至少觀眾雖笑罵也未失去捧場熱情,就可以讓從業人員繼續改進。

但也許也會有人想到企管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話:「成功,可說是慘敗之後的副產品。」可能,「中國式大片」目前都幸運到未有機會經歷慘敗這一課了。

(2006.12)

在〈陳樂融影評136: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有 0 則留言

  1. 張藝謀這「團體操美學」還在京奧開場、閉幕式中持續發酵。超大預算這點,在《刺陵》也算被樂融老師不幸言中 orz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