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143:琳達!琳達!(LINDA! LINDA! LINDA!)

日本青春校園音樂片「琳達!琳達!」,不是一部想像中快節奏的熱鬧電影。但娓娓道來的散文般張力,確實誠實、忠實地描繪出「後村上春樹」的現代學生風貌。

村上筆下聽西洋音樂的大學生,不脫他自己60年代日本「團塊世代」(泛指日本二戰後1946至1951年出生,由小說家屋太一1976年首先喊出此一名稱)的陰影。21世紀的日本學生,聽搖滾樂仍然配啤酒,但少了政治、共產黨、學運的牽掛,也少了對美國、美帝、美國文化擁抱又矛盾的「鄉愁」。

片中21世紀「全球化」洗禮下的女高中生,擁抱心愛的80年代搖滾樂擁抱得很自然,也沒有太多文化上的牽扯。本片更沒有絲毫探討社會問題的意思。音樂,是片中主配角們共同的心聲。不管是看似嚴肅保守的男老師,或是女吉他手(超有型的中性美少女香椎由宇飾演)前任舊愛樂手,和主角們的關係都單純建立在這場校慶園遊會的演出上。

沒有家庭衝突,沒有課業壓力,沒有青年叛逆或犯罪案件,甚至沒有美國校園片非得發生不可的性愛。只有憨直的個性、人際的彆扭,以及沒日沒夜可以為心愛事物獻身的青春朝氣。

片中的幾支來自已經解散的Blue Heart樂團的單曲,曲式簡單,煽動氣氛的化學作用一流。可惜環球音樂出版的原聲帶沒有收錄該團原曲。但片中高潮之一竟然是因受傷沒有加入該團的小個子女生,臨陣代打的幾首美聲派歌謠。這是編導山下敦弘「反高潮」的巧妙設計,也讓最後趕來的主角團「Paranmaum」(韓文Blue Heart音譯)的搖滾樂有了一個再三醞釀的期待效果。

片尾曲激昂唱著:「歌頌不滅的歌吧,為了這混蛋的世界,為了所有的人渣,為了我與你與他們,讓明天可以歡笑。」小小的練團挫折在校園不算什麼,唱唱歌似乎就解決了,但成人世界的生離死別,光跳跳舞就能得到救贖嗎?但人生,還是得笑一笑挺過去吧。

(2007.0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