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詞家》大陸簡體版受訪相關資料(7)

問:平時都看什麼書,聽什麼歌?有沒有喜歡的中文詞人,講講原因。

答:好些年我都看大量非文學類的書,尋求更多的知性含量。閱讀範圍包括財經、歷史、行銷、美術、哲學、旅遊、心理、醫療、命理……林林總總不一。

對於剛出一本詞人訪談錄的人,應該不方便透露自己特喜歡的中文詞人。

問:在您創作高峰的時代,填詞是否足以讓自己晉升中產階級?時下的臺灣呢?(書中方文山也提到掙得不多)

答:臺灣80-90年代的市場機制下,是可能的。現在不可能。新人尤其不可能。

問:您認為如何有效保障詞曲作者的權益?(林夕近年少寫,就因報酬太低。當然在某些地方很難拿到版稅。)

答:市場經濟下,詞曲作者很難對抗唱片工業,也沒法吃大鍋飯,更不可能像好萊塢編劇工作集體罷工要求調薪,尤其唱片界普遍覺得會說話的就可以練習寫詞,哪裡一定需要誰寫詞呢?

在盜版與數碼趨勢讓唱片公司獲利不如以往情況下,臺灣唱片工業的走向是挖掘、捧紅創作歌手,不管他(她)寫的詞曲如何,總之鼓勵一手包辦,最好還會彈樂器編曲製作拍MV設計封面自己作造型,一方面藝人能賺演出錢,捧紅藝人比捧大牌詞曲人有長期利益,二方面先節省製作與企宣成本。

問:您在書中提到臺灣在實行版權買斷制,請介紹一下,並發表一下您的看法(如危害)。

答:早期臺灣唱片業也是賣斷的,直到70年代末「金韻獎」校園民歌興起,才開始鬆動這個局面,我算是享受了逐漸建立知識版權的時代優勢。當然十多年來我也參與了臺灣多個版權協會的籌備與興起(包括現在還擔任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M.U.S.T.董事),為創作人的維權盡份心力。

畢竟,多數搞音樂、寫文章的,都是法律意識淡漠、看到合同頭疼的感性思維者居多,具備現代企業概念、願意投身公共事務的少之又少。

但現在臺灣的台語音樂界,似乎又開始回頭要求詞曲作者一次性酬勞賣斷,這跟內地很多公司作法一模一樣,讓詞曲作者和資方的關係,嚴重失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