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舞評7:林文中舞團「小南管」

林文中「小」系列繼續前進,這次還是沒讓我失望。

演後座談有人想以學術角度著墨現代舞與南管的聯姻誰主誰從、未來如何,其實我聽了只覺是學院吊書袋。

這沒那麼偉大,也不需要。

文中就是做了個所有人可能都會有點意見、但是多數人也會承認「有趣」的實驗。

雖是實驗,卻有誠意,但不是厚重到了不得的誠意(或曰「使命感」)。舞者們謙虛地承認一無所知,然後,像是學習拉丁或能樂一般,同樣陌生,可能也類似謙虛地,嘗試進入。

嘗試看看這樣的音樂,這樣的碎步挪移、身形款擺、手指屈張,可以衍生激盪出什麼舞姿。

基本上,有再多理念構思,我猜舞蹈排練的過程還得是感官的。尤其即興中的抑揚頓挫、拋接扭打(我看的這場,只有兩處舞者間的配合稍有失誤),應容不下太多理論的存身。

那些想以「頭腦」去問「元件如何連綴」,卻還自詡為「靜心學徒」的提問人,其實對身體的「自有邏輯」應是陌生的。

(我嫌他們驕傲,表面提問其實在評論;其實我也不好,我的評論向來也算驕傲的。)

曾說文中的舞團陰盛陽衰,這次我要拍拍手,兩名年輕男舞者相當稱職,表情稍似諧星的李宇杰和馬來西亞僑生張凱森,身形不似傳統男舞者雄健,但配上這齣愁腸委婉的南管舞作,卻非常搭調。

以發聲暖身操、VCR、拉觀眾手勢學習、划拳比賽、舞蹈、歌唱融合成一「南管學習日記」,可以肯定這次節目對編舞家來說最難的不在「舞」,而在形式確認與素材取捨。

有如電影剪接能決定觀眾接收印象,「小南管」這次善用「微型劇場」可以有的自由度與親切感,讓演唱人、傳統樂手、舞者,活潑有機地上台下台或互換角色,讓南管的演出編制解放一次,也讓年輕舞者不怕「獻醜」、呈現出他們與這千年歷史的傳統藝術首次交刃的知與無知,從勇氣到氣味都是極好的。

你說誰是主角誰是配角?那還用說,是林文中舞團在演繹,現代舞當然是主,可是南管卻不叫配角,而是嘉賓。

你說南管此後興衰是否要靠怎樣的跨界才能發皇,而且是否非得丟給小小的林文中舞團去承擔(一日南管,終生南管?!),我覺得又是個過度由頭腦「想」出來的問題。

舞台上的孔洞設計極好,我唯一想問的問題是:是怎麼想到要拿木棍給舞者耍?

自己腦筋急轉彎的答案是:南管、南管,乾脆拿個管子來揮揮吧?

反正「小」系列早證明,林文中善用方形與圓形道具考驗舞者的生理反應,這次換成「條柱」狀物,有一兩段稍具性暗示,但讓本來文雅典麗的南管聲、樂,有了一絲「野性的呼喚」。

舞者的剛,音樂的柔,古典與流行的自然交錯,幕後與幕前的泯滅界線,讓我看到八十分鐘的生動與真情。

在〈陳樂融舞評7:林文中舞團「小南管」〉中有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