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電視劇「三國」進行到大約一半時,花了好多集處理「劉備江東娶親」。
《三國演義》已經把這段「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節寫得相當戲劇化,在驚險中有好萊塢影片式的化險為夷,算是輕輕鬆鬆帶過「孔明二氣周公瑾」的故事,但電視劇的編劇卻不知為何刻意想凸顯別的事。
編劇有意讓周瑜和諸葛亮,在兩岸同時陷入「向上管理」的困境。
劉備在赴江東前把領導權交給孔明,卻還在渡江前夕和軍師來了個交心夜談,表明如有不測,欲將大位託付孔明。
孔明嚇呆了,向劉備表達就算發生這種不幸事,也會和其他人一起輔佐少主,讓荊襄九郡繼續姓「劉」。
劇中劉備說了句輪到我嚇一跳的台詞:「以前我只知道先生之智,現在我才知道先生之忠!」
畫面上劉備滿臉感動,孔明似乎更感動。兩個大男人好像快相擁而泣。但我怎麼覺得這老闆好像打了屬下一巴掌。
如果是我,可能忍不住回嘴:「啥,你之前都認為我不忠?或者,可能不忠?」
周瑜那邊也不好過,劇情把他寫成不但對孔明嫉恨入骨,對孫權也不放在眼裡,一邊獻計讓孫權把妹妹以「美人計」佯嫁劉備,一邊在劉備真來之後,竟然立刻調動六萬大軍朝荊州出發,威嚇留守的孔明與關張等將,大戰似一觸即發。
這是怎麼想都很蹩腳的策略(其實是劇情),很不符合史書上周瑜的大將之風。但重點來了,孫權知道後落下一句話:「這江東到底是你作主,還是我作主?」讓周瑜知道犯上了,心不甘情不願地交出統帥印。
周瑜回府後病情加重,不甘被剝奪軍權,但沒多久孫權又乖乖登門造訪,說他不但是國之棟梁,也情同自己哥哥,請他務必接回帥印。
這些轉折某程度無聊,但也可以看出編劇多麼想表達:人才在領導面前「遭忌」之苦。
「功高震主」固然常是人才被鬥的主因,但很多時候你未必立了多少功,只是遇到疑心病特重的老闆,就很容易被懷疑:「這XX到底是你作主,還是我作主?」
像諸葛亮那樣,又要負責守土護民,又不能表現出有「不想老闆回國」志得意滿的「不臣之心」,真的,很難啊。
劇中劉備說了句輪到我嚇一跳的台詞:「以前我只知道先生之智,現在我才知道先生之忠!」
畫面上劉備滿臉感動,孔明似乎更感動。兩個大男人好像快相擁而泣。但我怎麼覺得這老闆好像打了屬下一巴掌。
如果是我,可能忍不住回嘴:「啥,你之前都認為我不忠?或者,可能不忠?」
是我,也會問問
這也太直接了
放在心裡想想也就算了
像諸葛亮那樣,又要負責守土護民,又不能表現出有「不想老闆回國」志得意滿的「不臣之心」,真的,很難啊。
嗯呢
现在的编剧,都是借故事表达自己在乎的事呢,暗渡陈仓是也。
说起编剧,想起
前段时间看了点点电视剧《双城记》(讲现代故事的,与那些名著名曲无关),我总算习惯听到徐嘉汇这名字了,刚开始真不习惯啊,这剧终了我才习惯点,因为总是想到“徐家汇”,我挺喜欢徐家汇的。也不知道牛一蓓怎么死的。 我也是觉得这编剧吧,活生生给男主“徐嘉惠”这名字,TA应该也是喜欢这个地方啦,有点点喜剧。
再说
老板这玩意儿吧
重利
轻义
古今都一样。
或许礼义这类都是为被统治者准备的
老板能在多大程度上体恤下属或一起共事的人
真是谁也说不准的事
虽说是剧情是演义,但是人们时常也会不自觉的扮演其中的角色,以免遭忌,中国人自古至今就善于权术,攻于心计,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乐融哥这么从中抽丝剥茧谈管理,赞一个,您的那句「啥?」更加证明了一种率真,我想大多人只会心里嘀咕,嘴上可能不会讲喔,而像剧中人物那样相拥而泣纯属心知肚明的演戏,刘备不是最擅长哭,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顺便说一下,现在很多古装片的编剧,以前可能是写其他题材的,其实对古典名著可能真没有一般读者熟悉了解,制片方再要求写现代点,写那个点,写出些莫名的东西就几乎必然的事。
陈勋奇的《杨门女将》口碑不行啊。谁知道是导演不行还是制片不行呢?反正都是辛苦,但有时有些事一开始就摆明了不会好的。
每次看您写的系列,我都把看的重点放在说今的这个点上。古时如何没有经历过,只知道在现在的社会,老板基本上需要的都不是一个有才有德有思想的下属,只需要一个事事听他(她)的话忍气吞声的老黄牛,甚至你最好还是那种他(她)把你卖了,你还乐呵呵帮他(她)数钱的那样的愚忠员工。唉!心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