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兩岸專欄9:書展還可以走向下個20年?

甫落幕的第20屆台北國際書展,號稱參觀人數創新高,不知道其他人看到會不會很高興,我看了倒有點五味雜陳。和出版沾上點邊的人該心知肚明,若沒有動漫館(二館)衝人氣,書展的發源地(一館)早已邊緣化。

主辦單位越想對外誇耀「每年創新高」,就越無法迴避二館是書展「業績達陣」的關鍵,而一館變成與國際交流和本地知識界唱和的妝點門面。

一個商展若被嘮叨詬病,表示還有救,心還未冷,只怕一館的讀者和業者已越來越提不起勁。當我親身見證二館的人潮與買氣,明知這是大勢所趨,但還是驚心於二館有的不只是人,更有濃濃的「愛」。

那些大包小包提累了直接坐在地上休息的中學生,與百貨公司週年慶瘋搶名牌的貴婦和粉領族,甘願與滿足指數是相當的。

儘管,身為傳統文字愛好者的我,待過出版界,也出過二十多本小書,現在還在廣播節目「理性與感性」介紹書、在「陳樂融自選輯」網站和「epaper名家專欄」電子報發表書評;得承認面對由漫畫、輕小說、奇幻文學、羅曼史強勢主導的新市場,既無參與能力,也無內在需求。

不敢多做價值判斷,只在網誌寫道:「在這裡看不到出版業的不景氣,卻也看不到『主流文字出版業』與這群讀者的聯繫。」

更發出不合時宜的喟嘆:

在這裡,我覺得『理性與感性』節目好像是竊竊私語的失樂園。在這裡,中時和聯合報讀書版介紹的那些困難而精緻的書,有如活在中世紀。

當這些在二館朝聖的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長大,他們真會走進一館,開始看起「遠流」、「天下」、「商周」的文字書嗎?

或者,當他們長大,已經不是文類之戰,而是實體書已先敗給電子書?

網友回應我,認為傳統出版界該學習動漫輕文學界的行銷之道,意思是二館的吃香喝辣不該只給傳統出版社刺激,也可以給出啟示。但我立馬提醒,二館的攤位不是在現場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才成功,而是他們平常販售的內容物,已經吸引了大批堅實的死忠顧客,它本來就有業績、有粉絲、有勢力;現場辦簽名會、簽售會、限量贈品會這類促銷活動,只是延伸平日在書店、租書店、網路書店的買氣、人氣,藉這邊集體做一次爆炸性嘉年華展示罷了。

反觀一館,除了少數為特定活動而去,多數民眾只是去「逛」,沒有目的,沒有非拜訪不可的出版社,沒有非買不可的書。他就是去逛逛看,萬一看到什麼有興趣的書或者被某些折扣打動,也許就買,否則,不買無所謂。一般去書展的人,比起一般去旅遊展、家電展、珠寶展、家具家飾展的人,還沒有「消費」動機。

而二館的人,早從出版社網站或其他報導,確定了要哪天去、要攻哪個攤位、要排哪個簽名會的限量票。他們是有計畫的「報到」與「採購」,不是沒事去「閒逛」。

書展現場反應的根本不是新聞,而是坊間市面早呈現的態勢。一般文字書(包括文學和非文學類)如果沒有先在世貿中心外面的書市攻城掠地,怎可能寄望民眾刻意來「趕集」?如果只是要買書,對一個實體和線上書店買書都不太難的地區,硬要來到這裡付費進場買書有什麼誘因?我不了解其他華文城市的情況,但在台北辦書展,本來就不該變成「書市」。越想直接賺錢,越沒有當成開發與潛在消費者對話新型態的契機,可能死得越難看。

去書展前,無意間拿到到一家「讀字車站」的書展DM,是幾家小出版社合作成立的攤位,帶著期望找去,卻發現不管陳設或內容,都讓我失望。DM上強打的好幾本書,竟然找不到;而播放影片的方式或店員服務,也沒有任何「秀異」的氣氛。這樣與其他大出版社的商業模組或應對進退,有何差異可言?

會來一館的群眾,要面對的如果不是外面商業書店難找、找不到的書,就是比外面更好的折扣與特殊贈品,但這都不是目前參展單位有興趣或有資源提供的。於是,只想到辦講座、發表會、座談,那只是加強極少數「核心消費者」的服務,對於弭平數位時代落差、找回紙本閱讀樂趣或建立讀書人與出版社的新同盟關係,其實助益不大。

如果有一天動漫和輕小說界自己獨立出去做個「動漫奇幻愛情文學祭」,不侷限於現有「書展」的概念,而加入更多娛樂活動或異業結合展示,如果電子書的營業規模真能起來,現有傳統型態的「國際書展」還可以走向下一個20年?或者,在「人次和業績創新高」光環不在後,預備以什麼樣的身姿走向下一個20年?

在〈書香兩岸專欄9:書展還可以走向下個20年?〉中有 0 則留言

  1. 书展的冷市最该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何现在的成年人基本都不太爱看书了?现在去书店感觉都是实用性、功利性的书籍在撑门面:经济赚钱类、立志类、健康保健类、还有不得不说是书店里的最大主力军:学生教材辅导类的书,它也是我们这里书市的最大消费群体学生及家长的“最爱”。
    我处的书展如不是靠名人现场签名售书和与读者互动为卖点,书展的人气也不乐观到哪儿去。而且来书展的市民许多都是随便买几本大书、名著,不为读书只为买回家放在家中“撑文化人”的门面。这类现象挺普遍。
    感觉台湾的书展应该把动漫从书展中分割出去。现在这样的书展情况是严重的虚火旺,而且觉得主办方办这书展动机不纯:打着书展的旗号,实际售卖与文字文化根本不搭边的动漫。

  2. 形式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本質部分:
    人類文明, 是否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3. 越是炫耀甚麼就越是缺少甚麼,
    難道現在的出版業要動漫和輕小說做強心劑?
    我想人們對文字的熱愛從長遠的角度應該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只是市場過度迎合年輕族群,
    而這些族群到了一定的年齡應該不會只停留在這個層面,
    您的擔憂令人警醒,
    願喧鬧浮華之後,能返璞歸真。

  4. 我對真正的經典作品有信心,只期待傳統文字業者不要再以為接近讀者的方式會20,30年都不變。只要你夠膽在偶像劇裡置入好經典角色並說明來處,一定會引起注意。像『包法利夫人』這種傻女人實在是再八卦不過了。還有什麼鄉土劇的劇情能像『歐也妮.葛朗台』讓人邊看邊罵,卻又笑點十足。華語系統的文字裡的好材料更是又多又令人親近… NHK在這方面的推廣很厲害,我們可以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