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是種恩賜。寫字之前,其實先會言語。從小學一年級代表班級參加看圖說故事比賽,大概注定了我以言語、文字行走的一生。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哲學教授約翰‧瑟爾說:「文字具有我們甚至不知道的創造能力。」文字不僅是紀錄所思所感的工具,也在書寫過程中,刺激大腦神經元產生之前可能不會出現的連結。
文字並非僅僅像美索不達米亞出土的泥板,承載一筆一劃的信息,文字還可能是通往人類集體意識的某種超連結。
當我寫下一段話,當我讀到一段話,其實我和別的心靈正在未知的時空,進行某種演繹、詮釋和反饋,只是對象可能非我所知。
當你記得一句影視對白、一首流行歌詞,可能就跟你記得(不管志願或被迫)的名言佳句一樣,擁有強大的後座力。
我喜歡寫,有點像中了蠱,不管有沒有機會成書,不管多少人在乎,光是書寫(不管日記、信件或網誌),似乎都可以成為抒解內在焦慮以及和外在對話的寶貴橋樑。
有人苦於沒有靈感,有人言詞笨拙,對於我,表達可能從小學一年級起(當然可能更早)就不成問題,我的問題始終在於尋求夠格且善意的聽眾,一如我們絕大多數人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你知道它夢幻,但卻期待有跟你同樣信念的同伴。
很久以前,我在某本書寫了篇名為「對得起尊貴的你」的自序,據說,這句話讓當時某位同輩作家解讀為「陳樂融以為他很尊貴」而不以為然。這誤解莫名的可以,而竟發生了。我那篇文章結尾明明寫著:「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對得起生命的尊貴。」從哪一點透露出我比讀者尊貴的小尾巴?
連同為文字工作者,都可能因對人的偏見而徹底誤讀了文字。親愛的人啊,我們今生還有多少文字的恩賜與詛咒,需要周旋。
(應2012.07「文化台中」雜誌邀稿)
有些误解
如果是现在
作为读者的我们
可以在网上为您 解释 澄清 交流 辩驳
何必为不了解自己的人伤了自己的心?
得之我欣
不得无憾
自古高手皆寂寞
人生难得知音人
寫字是種恩賜
用文字的力量來影響別人影響自己
一筆一畫串在一起的魅力
仍愿更多美好归于您
正如您给世间的美好
連續兩篇,幸福來得突然
「我喜歡寫,有點像中了蠱」
我們喜歡讀,有點像中了蠱
「寫字是種恩賜」
具備酣暢淋灕的表達能力更是種恩賜,
理解也好,誤讀也罷,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對得起生命的尊貴。」
能写会说的您在爱写之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完善着自己的思想和大脑,探寻着自己的知音。
从小也爱写的我,虽然程度可能远不及您对写作的热爱。:)就我个人而言,在写作过程中能让自己真切感受到的一种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从笔下飞出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有整个身心得以释放。特别是不多一会儿,在一篇文章画上最后的句号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好舒服好享受:真是不吐不快,一吐大快啊。
写作中的乐趣想来是爱写之人擅写之人都体会到的。
对于写作坦白地说:我非常感谢我小学时的第一任语文老师,她也是我的第一任班主任。如不是她最早发现我在写作上的这一点点亮光,我自己也不会对写作钟爱至今:是她发现了我的这一点点长处,也是她提升了我对写作一生的兴趣和热爱。
何处觅知音?写者在留下真诚的笔墨之后,只能等待。
刚到「文化台中」雜誌看了看
2012年7月15日
具体是哪期还没看出来~~
但至少知道有这样一个网站了
對於寫作,對於表達,
既沒靈感且言語笨拙的我,
希望可以在您這裡得到進步。
樂融哥晚安
一如我們絕大多數人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你知道它夢幻,但卻期待有跟你同樣信念的同伴。
(*^__^*) 嘻嘻……真的很喜欢老师的文字,让我有一种找到自己的感觉。
对写字的人来说,其文能被人读到、能被读者正确理解并产生共鸣,是种无上的成就。而被误读、误解所产生的郁闷、愤怒是很难为外人所理解的烦恼。后者还常常被当作指责作者"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证据,真是冤枉上的冤枉。
凡于文字上悉心雕琢的人对自己一字一句的珍视都该被尊重,脑力劳动的成果也是成果,同样是付出。
中学时一篇习作曾因为被人误读、改了一个字而耿耿于怀到现在(一字之改,文章立意的深度立刻大打折扣啊)。虽然之后面对别人的误读已经麻木,但第一次的感受牢牢钉在记忆里,不肯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