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週末》書評

一百年前的英國新聞記者兼評論家卻斯特頓指出「休閒」的三種定義:「第一是指容許做某些事。第二是指容許做任何事。第三是指容許什麼事情都不做(這也許是最難能可貴的)。」

在週休二日似乎變成理所當然的今日此地,閱讀《等待週末——週休二日的起源與意義》(Waiting for the Weekend,貓頭鷹出版),可以讓你知道很多事情不是真的那麼理所當然。放假更不只是一種天賦人權的設計。

首先,時間是有指定性的,為何一週是七天?作者指出:「『周』是一種純人為的段落。」它獲得最終風貌和成為西方曆法確定的部分,不過是在公元二、三世紀的古羅馬時代。在不同古文明覆蓋的區域,各自有自己實用或抽象的天曆。

如果連世界公認的一週七天都是人為的,那麼所謂週末或週日的區隔,週末和週日各自可做或不可做的宗教或生活內涵,就釐定得更晚了。而且,不斷在演變。

非西方宗教覆蓋的華人地區,很自然只把放假當成放假,放天、兩天或有朝一日可能的兩天半、三天,其實差別不大,差的只在於怎麼被媒體教育或商業活動勾引、以及從事活動的時數多寡。

本書作者是建築學者,卻再一次向我們展現了西方高等學院深厚的博識基礎。你可以視之為一本「計時人類社會學」,更可以好好反省:人類到底如何使用了這一段國家或雇主給予的休息?我們到底在週復一週的制約中,體會並實踐了多少休閒的三種層次的定義?

(2005.01.24)

在〈《等待週末》書評〉中有 0 則留言

  1. 刚说到做五休二
    老师就Po相关的文了2005
    是啊 Leisure的三个层次
    我应该自问一下
    自己做得究竟怎样?

  2. 把放假當成放假
    人生大概就在周復一周,月復一月,
    年復一年等待週末,等待假期中度過,
    放假像放風,時間不僅短而且思想依然緊繃
    在這無法預知時限的人生里,我想好了怎麼過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