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文音樂課」之旅5:蘇州博物館

大家都衝著貝聿銘回歸故鄉收山作而來。

王獻臣回歸故鄉收山作,成了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籍貫蘇州旅美建築師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不知道未來歷史定位如何。

資料說館藏文物3萬餘件(一說1.5萬多件),國家一級文物近250件,但連陪同我們去的本地人都直說,這裡沒什麼展品。大家都是來看新館的建築。

也許庫房裡真有很多東西,但那天匆匆瀏覽的若干單一展區的確不大,陳列出的物件分類也雜,很難讓人立刻產生如入寶山之感。

號稱鎮館之寶、從瑞光塔發現的北宋所製「真珠舍利寶幢」,我方湊近驚嘆,卻一下看到標明複製品而頗為掃興。

但置身館內外,確能感覺建築師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取材傳統的灰與白,搭配六角圖案,無止盡的在各屋頂、立面、細部裝飾蔓延,有一種極討巧的復古與現代的融合。

中間的園林,以水為主景,但依然小心迴避著過分傳統的實物,連本地招牌太湖石都捨棄,改以白牆映著斜向發展的水泥石山和卵石為底,呈現另一副帶幾何趣味的山水圖。

當然,要比溫潤,傳統園林如隔壁的拙政園,當然溫潤多了。但現代建築師要另闢天地傲看世人,當然得入於傳統又出於傳統才算數。

所以,在這樣冷冷的現代新館中,你還是不能不佩服設計蘊藏的理性。

而且感覺,連在裡面的中國遊客,不知為何,都變得比在外面稍微斂聲拘謹,沉靜了下來。

建築之無言妙用,大矣哉。

但我和同伴真的感覺,不知是施工質量或空汙問題,2006建成的新館多數白牆已很不白,甚至出現大片汙漬剝落了。不只看古蹟要趁早(趁沒被胡亂翻新前),連看新建築,也得趁早啊。

在〈蘇州「人文音樂課」之旅5:蘇州博物館〉中有 0 則留言

  1. 新建的博物館和拙政園相比
    線條的確硬朗了許多
    幾張有水面倒影的照片
    動靜相宜,真實與虛幻相得益彰
    樂融哥的攝影水準是超贊的

  2. 我当时逛完拙政园再逛博物馆
    倒没什么失望
    都不觉得是博物馆
    感觉就是从古典园林到了新的现代园林。
    细节很重要啊,白墙不白了
    这是管理的问题

  3. 因为先没有逛拙政园的实感,所以当我走入苏博馆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座博物馆好似一位温婉典雅的江南女子。真是冲着去看博物馆这座建筑本身而去。而其中的藏品我也只是走马观花般的快步看来。在您拍的这些照片中,发现倒数第三张照片的取景和我在苏博馆拍的数张照之一最接近。呵!
    感觉这博物馆的设计的确把贝聿铭一贯的设计风格体现得很明显。从你拍的照看,你进馆时馆中游客很少?(我下午1点进馆时,游客可能略多些。)
    有些许可惜:我们没能在其中偶遇上。:)

  4. 因事先做了些功课,所以进馆才刻意去找此宝。否则,突然看到它我也一定是不会有任何感的。
    而就算当时观其有刻意之举,但其实我也没觉得此物有何特别。只因知其为苏博大宝,故围着它多停留了片刻罢了。

  5. 之所以刻意主要还是觉得:对平时难得有机会一去的地方,担心自己不经意之中错过其中或许有的精彩,过后会遗撼。呵呵!
    倘若真要说苏博馆中哪件藏品我最有感,想来应该算是那件:一艘雕有上载近千人的船形象牙雕藏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