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女聲」:不只是青春勵志歌唱片

本以為「閃亮女聲」(The Sapphires)只是青春勵志歌唱片,結果除了演出動人,還真有槍林彈雨的越戰場面,且包裹種族對立、種族歧視、女性自覺等議題,比預期好看。

但不必因為有澳洲原住民和越戰,就以為這片帶著政治意味,其實編導對澳洲國內種族問題或者無關正義的越戰,都採取重重拿起輕輕放下的處理,透過四個年輕女生走出保留區,到海外表演賺錢兼找尋感情寄託,輕描淡寫地帶過澳洲一頁(其實應該相當慘烈的)殖民史。

1968年前,原住民沒有公民權,所受歧視與美國黑人相同,保留區還被政府標明為僅有「動植物」。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遇刺,雖經電視轉播讓澳洲原住民看到,但本片卻只能看到小人物突發奇想後逆境求生的個體經歷,迴避說明澳洲原住民究竟如何獲得尊嚴與權益的相關背景。

看本片與其看政治,不如說在看人情。四個姊妹間互較短長之外,也包含了其中一位是否「樂做黑人」的身分認同。當然,前半段一直顯得bossy的大姐,和落魄鍵盤手兼經紀人如何從對立到理解,更是後半段主要文戲焦點。

在〈「閃亮女聲」:不只是青春勵志歌唱片〉中有 0 則留言

  1. 人物身份特别,背景便无法回避,能这样把庞大的社会、政治甚至历史的背景素材驾驭到举重若轻(老师语),本身也是能力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