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邊緣」:沒感動我的「愛與寬恕」之旅

儘管有2007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歐洲電影獎最佳劇本獎加持,我沒有太喜歡「天堂邊緣」(The Edge of Heaven)。

很明顯的一分為二的敘事章節,你也知道在後面這兩條線一定會有所連結。這是很多藝術電影給我們的訓練,但真實人生中很少真有如此多線頭捲動成一個結果的事情發生。

而且在第一章時,你會誤以為這是關於一個德籍土耳其裔老人和一個同樣來自土耳其的妓女之間的故事,但沒多久妓女卻死了。編導讓視角從老人到妓女再到當教授的兒子,固然有某種隱約流動在其中,但觀者心情多少有些干擾。

我當然知道全片主旨在講寬恕與愛,但不喜歡處處做哏的鑿痕。

兒子不原諒失手殺人的老爸,卻願意背負尋找死者女兒的責任,沒找到卻決定在他陌生的國家頂下書店定居(然後他的自我認同之旅就沒戲了)。

死者女兒是個性急躁的土耳其異議份子,流亡到德國卻吸引到一個女同性戀大學生,死心塌地管她吃住還要管申請庇護管官司(全部都伸手跟老媽要錢為「支持流亡份子」),最後還不幸橫屍土耳其街頭。然後這年輕女同傷心欲絕的媽,又到土耳其展開「愛與寬恕」之旅。

說真的,我不認同也談不上感動於這兩對子女的決定。他們對自己父母不寬容,卻一廂情願一腔熱血地要去幫助外人,還認為自己是正義化身,大人和社會都是些現實鬼。

熱血但不成熟的決定,外表看來是助人,骨子裡還是個人情慾壓倒世界和平。

女大學生不明不白死在異國,需要母親再次低頭尋求和解與自我超脫,因為這母親的「偉大」,感動那開書店的男子回頭去找出獄的爸爸,完成編導想要製造的這趟雙線合一的「愛與寬恕」之旅。

唉。

在〈「天堂邊緣」:沒感動我的「愛與寬恕」之旅〉中有 0 則留言

  1. 這世界有無條件全身心一生一世都愛我們
    無論做甚麼都會寬容與寬恕的人存在嗎
    如果有,我一定不会放过他或她的,哈
    可是,明知難遇這樣的人
    對自己的父母的愛還是缺少耐心呢
    也包括自己孩子對待自己的不耐

  2. 不同对象的爱造就出不同的爱之结果。
    当下众多为人父母同时又为人子女的人们,在面对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儿女时,自身平常究竟是怎样的心态和言行我无法了解,也揣测不出。坦白说,其实我对此一直挺好奇的。呵!

  3. 片中那个儿子的做法让我觉得有些不合情理;那个女儿的做法让我觉得简直是昏头到底的败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