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二戰猶太人的生存悲劇,「偷書賊」(The Book Thief)排不上前幾名,但本片重心其實擺在德國小女孩身上,而非窩藏在她養父母家的猶太青年。
因為主旨在談她的成長,所以她和父母的分開、弟弟的夭亡、養父的善意、養母的嫌棄到接納、同班帥小夥子的青梅竹馬、壞同學的霸凌、鎮長太太的惻隱之心…才一路娓娓道來。
但對於反猶的戲劇焦點來說,本片卻嫌太娓娓道來,以致在青年離去後,觀眾感覺似乎頓失重心。甚至片頭片尾都還有一個全知觀點的死神叨絮不休,這是我覺得(為營造文藝感)最做作之處。尾聲忽然以說書人方式把時空拉到小女孩九十多歲也頗突兀空洞。
徵選來的小女孩蘇菲奈里斯(Sophie Nelisse)很漂亮,但也因為漂亮乾淨的臉龐不容易讓人覺得她很苦很可憐,百般仗義的小男孩尼可利爾許(Nico Liersch)非常討喜,但最後演死掉的一場戲似乎略有點穿幫,而嚴厲的養母艾蜜莉華特森(Emily Watson)看似比老公較沒有甚麼偉大的情操,卻把小人物掙扎於現實求生與堅持原則間,詮釋得細膩寫實。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在地下室躲警報時,小女孩情急唸出自創的故事,安撫了自己與鄰人,那一刻,讓我們見識了古今說書人的魅力。偷書也罷,說書也好,都在歌頌文字往往比短暫的現實永恆。
爲什麽要讀書呢,因為不知道哪些書對自己的影響力,所以要博覽
爲什麽要偷書呢,因為文字有用道理講不出來的道理,所以會癡迷
暫時沒有找到這部電影
先記下有機會一定看看
偷书贼是指这个小女孩还是那个犹太青年?
关于犹太人我一直很好奇;二战时期为何德国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谁是犹太人呢?犹太人在外表长相上究竟有何特别标志啊?为此曾专门想找相关答案,但始终未果。
楼上,多少还是有些特征的吧~比如一个东亚人,你基本上就能看出他是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还是台湾人。
小女孩一家窩藏一個尤太青年
了解!
据说尤太人多鹰勾鼻,上身长于下身!
但自觉凭此在现实中还是挺难分辨他们的!
另:四楼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呀!而且如果没听到讲话,仅从外表看台湾人与大陆人都一样呀!呵!
六樓的話
會讓某些台灣人不開心
四樓的話
會讓很多大陸人不開心
某些与大多数!呵!
其实我六楼所言“中国“是指广义上的!由此来讲,想来南台湾大部分民众应该也不否认吧!
在两岸之间,平时我一直习惯以大陆与台湾来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