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15選片。2011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拍攝的紀錄片「黃聲遠在田中央」,不談台灣紀錄片常有的技術侷限,是讓我覺得精神異常飽滿的作品。
飽滿的是傳主,這大概是我看過名人最不修邊幅入鏡的傳記片,導演江國梁拍下他在工作、在散步、在評圖、在開會、在講電話、在講大道理時屢屢被女兒打岔、在做農事、在拜拜、在看圖面時緊張咬手指甲、在咖啡廳邊寫作邊抖腳(還看到有點長的腳趾甲)。幾乎大部分時間都穿背心、短褲、拖鞋或涼鞋。
他侃侃而談自己對生活、對建築、對「生活就是建築」的各種層次與角度的演繹,也唸了幾段自己的文章(語氣顯然比受訪時刻意),這大概也是我看過傳主講最多話的紀錄片。
這是台灣紀錄片很容易像電視節目的問題,如果碰上不那麼會說的傳主,就會加上大量旁白推動,但剛好黃聲遠有夠多自己的想法,而且不是刻意為了宣示甚麼。是原原本本出自他長年體驗並實踐的心得。
雖然是紀錄建築師,但73分鐘看完我最深的印象卻非他任一作品,而是他的人格特質與設計思維──這算優點,還是缺點?
必須說,台灣社會向來對有志從事建築設計的人並不友善,高興看到台灣還有建築師領導如此像「公社」(而不大像企業)的團隊在為公共空間努力。片中的建築師散發濃濃身體力行的正能量之外,告訴觀眾現代建築不是只有西方策略與範式的套路,也可以有「當代」、「台灣」的觀點。
在《看见台湾》纪录片中有一段低碳「绿建筑」的介绍
感觉台湾人,台湾的建筑师们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真好啊
优秀的建筑师是融合本地特色,创造本地个性的大家。
这位如此健谈,如此有想法,如此有个性的建筑师的田中央种植的是什么呢?好奇中。
ps。海报图片没显示出来。
好奇为何台湾对建筑师不友善?
在大陆,搞建筑的搞设计的现在可是灰常灰常的吃香啊!
初步挖掘,「田中央」是黃遠聲工作組的名稱
符合他的設計主要是回歸田園的初衷吧
一位海歸扎根宜蘭,數載規劃自己的田園夢
「那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
在這個城市裡,小孩可以安全地騎腳踏車,
進出政府機構像出入自家後院一樣方便。
發生過的故事,在以後都可以找到痕跡。」
是黃聲遠,抱歉把建築師名字打錯
三樓:
我的不友善指的是絕大多數地產商或公家機關
對建築優先在乎的都不是藝術理念
噢!明白了。建筑师在地产商眼里真的只是他个人的工具啊。唉!
PS。最近看了介绍近代天津史上拥有众多西方建筑群的纪录片《五大道》,觉得好棒。不看还真不知道,原来天津有这么多漂亮的老洋房,因此方知原来天津还是当时洋人在华圈地最多的租界所在地。
于是也有一个困惑:为何现在天津在大陆的城市地位始终不高?从历史上讲,如此洋气的天津应该不比上海差啊。个人觉得天津完全应该有实力与魔都上海貔美(但天况需除外。呵呵!)
看到这两天北京如此恐怖的天气,再抬头看看我们这里近期一直的阳光蓝天,真是感觉有非常非常多的小确幸。喔!对了,说属大确幸,也不为过吧!哈!
Design for customer
Art for one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