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僕心機」(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的小說和前兩次改編電影我都沒看過,單看班諾賈克(Benoit Jacquot)導演版,有點難論斷到底這是甚麼樣的影片。我們知道女主角的遭遇,知道她的倔脾氣,但不真明白影片中她的奴性極限和自由意志的拉扯到哪裡?
導演的手法現代,但觀眾目睹處處仍是古代的桎梏,張力往上堆了若干後,總又塌了下來。結尾我們吸了一口氣:這樣就結束了嗎?沒有道德訓示也沒有離經叛道,很家常地結束了。也許,這就是當代性?
1.本期udn鳴人堂專欄「傳藝金曲獎站穩了,文化部該考慮『台灣東尼獎』?」,周一下午上線,到周二上午僅五百多點擊,創個人發文新低。
2.標題想一石二鳥,主談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觀感,結尾另起一新議題,但顯然傳藝金曲獎和台灣舞台劇、舞蹈界均不怎麼受大眾待見。會不會,知道東尼獎的人都少得可憐,遑論討論該不該設立「台灣東尼獎」?
3.大眾不關心就罷,兩個圈子的從業者,也懶得討論行業公共事務?(流行音樂界也沒好到哪裡去)
4.近期台灣言論市場,不談反課綱,似乎都沒熱度。但真相是,談人文藝術發展,始終都沒多大地位。媒體與輿論只追名人首長,不真追文化政策。
5.文化部,從龍應台下台後,誰還關注呢?那三年龍部長動輒得咎,從舉止到意識形態屢被名嘴或文青檢驗,現任洪部長,誰檢驗過?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上報都比洪孟啟多。看起來是部長之幸,更像是文化部之悲。
6.中央部會去年焦點是經濟部,今年焦點是教育部。龍應台當年說對了:部會輪流失火,「所以苦主換人的時候就喘口氣!」我們的政府機制,就在新聞不斷變換焦點,部會輪流喘氣中,度過。
老朋友買到江蕙票,卻在父親手術後轉送給主治醫師,結果昨天卻意外獲贈一張,又可以去看江蕙了。 感覺是孝感動天啊。
關於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的預算和流行金曲獎典禮的差距,我改動了數字,引發文化部內部敏感,但以我看來,連茶杯裡的風暴都談不上,看官抿抿嘴就過去了。反正該文重點不在預算,我又不是來查帳的,主計處數字應該很清楚,典禮標案金額是多少就多少。
只是好奇藝文線編輯和記者果真那麼溫良恭儉讓?娛樂線見縫插針有時過頭,但藝文線連真正有跡可循也不想多寫一條調查報導。這就是我常說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並不一定都要從天邊雲霞開始關心起,每個人從自身產業與社區的意識覺醒開始,便是公民。
夢見某舞曲天后和某情歌天王在一起,不是被爆料,而是滿三個月感情穩定後自發稿,大大震撼外界。兩人便裝素顏和朋友怡然出遊,很家常的。原來他們知名星男友和富女友,不知何時已「被往事」。這個夢題材是八卦的,可信度是荒誕的,但表現手法是溫馨的。
此梦有剧情又温馨
话说得闻刘亦菲和宋承宪公开恋情
我的第一反应是,电影快上映了吗
可信度不算高,但两人在一起的颜值实在是高爆表了
我相信孝敬父母的人,很多的福气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