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陳樂融「嬉讀世界」系列(2001.10)

※老套的書名,不常見的醫生

書名:生命的意義

作者:歐文‧耶樂姆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版本:2001/06

作者標舉自己的系列著作是「教學小說」,可是我不是為了這種分類的原因打開它的。

因為看過一本《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天下文化),特別期待深刻描繪醫病關係並深自反省的醫生書。病人寫的書我們看多了,希望看到白袍下的人也褪去權威的外衣說說話。

畢竟,我們是被人在醫治,而不是醫療機器。尤其是牽扯心的問題,我們更有權利期望自己是被接納與關愛的。我們不怕醫生帶有偏見,而怕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偏見;不怕他們疲憊或恐懼,而怕他們用「專業態度」匆匆掩埋住他們。

這本書包含幾個短篇,充滿對話,十分流暢(還有點像是在看好萊塢電影?)我差點要以為自己也正被一個慈祥的心理醫師給治療著。但台灣精神醫學體系的資源非常不足,我們只能希望自己還健康的時候,多看到一些病人的眾生相,然後,在心智可能發病的早期,早點辨識出「它」。

※亙古的親人,不一樣的型式

書名:母親

作者:高行健

出版:聯合文學

版本:2001/07

大家開始討論「看不看得懂高行健」,總是好事。一窩蜂的結果,應證我在新書《無限可能的起點》中所提:「電影與小說得獎後,能吸引人潮,不一定吸引知音。」

作為聯合文學大字注音版文學名著系列的開場,本書意義深厚。很像國校教科書式的編排,因為幾米的繪圖氣質不凡,凌拂的導讀也和正文一樣精采。沒看過或排斥看高行健其他專書的人,不妨因這一種形式開始結緣?

電視與網路年代,純文學值得透過各種介面增加引誘,當我注視本書的封面,總有股難言的感動,那是平實的書名、懷舊的畫面、不炫耀的諾貝爾得主共同組織起來的一個感受。

文學是精神的母親,確實值得我們花稍的出版界與迷失的讀者善待它。

※冷門的詩人,超熱愛的一生

書名:花與淚與河流

作者:陳克華

出版:書林

版本:2001/07

上次出現我書櫃的「書林詩叢」是大陸詩人嚴力的《這首詩可能還不錯》(很棒!),轉眼間他們這家人文氣息濃厚的書店,已經又出了二十六本詩集,我的醫生朋友陳克華,因此又有機會把美麗的作品帶給人間。

我寫過一點詩,當然是在學生時代,可是寫詩畢竟很難,可能比好小說更難。我很識趣,也因此一直對根本不受大眾青睞的「終生詩人」好奇。克華宣稱本書是要向自己體內的純情浪漫致意,要寫出像「席慕蓉」一般的詩,我想他不是出於世故嘲諷的姿態才這樣說的。

像不像台灣暢銷詩榜首不是重點,我反而讀出葉珊、愁予、林泠、敻虹、羅智成某些詩的韻味,比如:「如果我可以/不再因你復活/讓花與淚與河流,都如幻影平息/包括此刻的書寫與閱讀」,「因為今生將永不再擁有此際/我們在四目相接/的不及一瞬 已訴說幾遍輪迴/彼此在未來/渺茫的相約與錯失」,或者「我深信幸福曾經來過/來到我 友愛我 並催眠我」。

詩人不愛自己解詩,否則大可不必言簡意賅地寫「詩」。所以在這冷酷異境的時代去書店直擊翻閱它,會是決定你該不該發生關係的最好方式。

在〈回顧:陳樂融「嬉讀世界」系列(2001.10)〉中有 0 則留言

  1. 我觉得现代的诗是最不容易让人理解其意的一种文体.我从读不懂诗,因为不懂,所以也就不去读诗.而且对于诗人,我也一直觉得是个怪异的群体,诗人在我眼里就是让别人听他说话,却不让人听懂他的那类文人.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