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的苦

流沙中年 在貧窮線掙扎 退休無期〉這新聞提到的故事,觀點有偏差。

William移民美國收房租度日,說自己「我現在心無罣礙,都在後院種波羅蜜。」(好刻意引用《心經》典故!)

然後Richard在台灣「煩惱年邁母親、啃老兒女的未來,看退休金隨物價、房租漲價縮水,過著韓劇中『醒著的每個瞬間都在勞動』無間地獄。」(無間地獄的形容也太聳動)

拿兩個個人對比台美差異,這論述未免太粗糙。

重點未必是住台灣或美國的差異,而在個別家庭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是否構成自己負擔,這才是定義「三明治世代」關鍵。

如果你爸媽有錢能自給自足,或遇到事情有負責任手足一起分擔,甚或父母過世早,自然輪不到中年的你出錢出力。

如果你兒女有穩定生活自給自足,不用跟你伸手啃老,甚至還有餘力孝親奉養榮身,自然也輪不到中年的你繼續做牛做馬。

甚至你沒有下一代,雖無人奉養,至少沒人啃老,也不會構成「三明治世代」的苦情。

總之,美國窮人也很多,淪為社會救濟線以下看不了病買不了房的比比皆是。

「台灣變成這樣?」William對老友的難以置信,才讓我覺得…難以置信。

如果你上不用管爸媽,下不用扛兒女,自己身體又還沒到「討債」階段,在哪一國都可能逍遙自在。

#包租公在台灣也吃得開,何必移民美國的包租公來悲憐台灣

在〈「三明治」的苦〉中有 10 則留言

  1. 不知道William住哪個城市,靠幾間小套房收租就能心無罣礙,不太容易。
    我有個表弟,在LA當牙醫,他老婆是UCLA的教授。兩個人都高收入,再二三年就60了。沒聽他們說什麼時候要退休。
    上有老母,下有尚在當實習醫生的女兒。都算是很優秀的。都不到倆無罣礙的境界。
    三明治世代的無奈或樂在其中,只有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2.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人覺得苦,有人覺的甜蜜!
    隨這年歲漸長,自我調適很重要了。
    我還在努力把苦變成甜。
    何不做個好吃的三明治。哈!

  3. 這篇是實況報導,還是記者自己杜撰的感嘆文?

    心無罣礙的 William 遠離顛倒夢想了嗎?辛苦的 Richard 是否更有機會究竟涅槃?

    網路時代,記者只會單純描述,沒有論述,網路使用者只能一起呻吟,卻毫無自省能力。

    扯《心經》,但對其內涵毫無所悉,就這樣吧!

  4. 美國高稅收,各地房屋稅也不相同,政府還會定期抽查房屋;且要說收房租,台灣的包租公沒有誠實申報,默默賺錢的更多。再者,光是醫療,台灣有健保就遠比美國好許多,美國也不是什麼都好的!

  5. 今天还和同事聊
    父辈错过了改革下海浪潮
    吾辈错过一线城市购房机会
    我们子女这一代就很难做到阶层跨越
    彼此打气保持好心态好身体多领点养老金
    大概会做心甘情愿的三明治
    对未来充满忧虑

  6. 台灣就業市場確實不歡迎中高齡二度就業,歐美比較彈性,台灣啃老族似乎不是少數個案,而是三明治父母這一代自己造成的溺愛現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