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舞台劇「公司感謝你」,劇情有點假掰,但假掰得頗有力量。
幾個看來像夢遊般出現的人物,包圍著一個沒事常打瞌睡或沉睡的中階主管,讓他在短短一個假日,面臨人生最大的無所適從。
人力飛行劇團的演出和製作沒有什麼問題。但以真正商業文化看,德國劇作家魯茲‧胡伯納(Lutz Hübner)丑化(並簡化)了國際併購的決策流程,黑,但不夠深,二十多歲滑世代經濟金童,拿小小斗室當滑板當瑜伽教室當臥房,從出場就如此無顧忌地表明他的權力,早被我猜出他是老闆而非員工更非應徵者(因而失去絕大懸念)。
肆意調戲(又親又抱又說我愛你)擺布四十多歲傳統專業直男主管的荒謬戲,有張力,也象徵組織無所遁逃揮之不去的騷擾,但怎麼看都有點像同性勾引而非權力傾軋。
完全不知這是導演黎煥雄的酷兒詮釋,抑或原劇本的設計。我會把劇本找來看看。
然而編劇點出的組織對人產生之「異化」,的確存在;只是十九到二十世紀工廠與企業異化人的方法,是講規律與忠誠,是系統與切割,是泰勒「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的各式徒子徒孫理論,讓人變成生產工具而疲憊。
現在google、facebook等新興網路公司,因網路去中心化的啟迪影響,卻有可能為管理學界帶來某種貌似「去階級」、「去邊界」、「去制式」的新統治工具,但那也僅僅只是貌似,而且並非期待穩定與可預期性的普通人皆能勝任。
本劇男主角就栽在這些無厘頭的假開放、假自主中,被弄得神智不清。迷惑是做足了,但本劇資方反反覆覆的留任、解聘、重聘,都缺乏真正邏輯,讓一個本可以極大諷刺力道的職場劇,至少對我來說,少了些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