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兩廳院和2015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合資製作,TIFA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導演的「李爾王」製作水準一流,但不是讓我感動的那種戲。
歐利維耶有處理衝突(更精確地說,製造衝突)的才華,但缺乏莎士比亞原著中昇華苦難的意欲。
當代歐洲導演特別喜歡在看似原汁莎士比亞珠玉般的文本下,表現得更暴烈、更突梯、更嘲諷、更狗血、更多性,當然也不避諱,更疏離。
高分貝的台詞轟炸,低限或不協調音樂,時尚夜店或後工業文明式的拆裝轉換布景,四處出沒黑衣人搬動著異質的道具,有人激情如民視八點檔,有人物化如魁儡(那位芭蕾舞伶的三女兒),滿場跳躍衝撞的走位,還有故意明顯讓你看到有人拿著水管噴水的假雨景(現在流行最後總把舞台弄得一片狼藉)——但我喜歡舞台設計維茲(Pierre-Andre Weitz)總長1.5公里的紅緞帶營造的腥風血雨結局。
當代新編的古典劇,把古典格式與美感連根拔起,已成劇場操作的某種政治正確。
而評論通常會稱這樣的詮釋手法為「華麗」、「大膽」、「創意十足」、「生氣勃勃」。
但面對巨人般的原著,有時更像現代人使性子地歇斯底里。
也許,這便是當世精神上的荒原。我們需要更多、更快、更炫、更疲憊、更接近狂歡與死亡。
儘管狂風暴雨般一波接一波的悲劇發生,不少觀眾還是會被很多誇大、矯飾、插科打諢的台詞逗笑。這也是台灣觀眾特色之一,我們好需要笑,卻未必認出荒謬。
莎翁400年之际,舞台上也刮起莎剧风。这边今年也上好些场莎剧。
好需要笑的观剧“好感”,便是当下民众精神文化认知荒芜的最好佐证。
从没看过正统歌剧的我下月会去看《风流寡妇》,不知到时会有怎样的观感。
P.S. 1.今天我没有眼花:照片中的你很严肅,没有笑脸,对不对?!(那天我也没有眼花,你必须承认。哈哈哈)
2.以台中为中心,算是民进党去台北化去国民党化的折中之策吗?总之,感觉蔡府日后会越来越折腾台湾羅。唉!
好奇了下,认真看了下今年这边目前已出票的莎翁话剧排演情况:
4。30 暴风雨(英国TNT)
3。4–4。2 李尔王
3。19–4。3 奥赛罗
3。6–4。30 哈姆雷特
11。11–11。27 亨利五世
12。2–12。3 驯悍记
以上均为原版+中文字幕
我看不懂你那些數字的標示代表啥
是演出时间哈
4月30号 暴风雨
3月4号至4月2号 李尔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