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得美麗才叫做蛻變

當你來找我的時候,我並不驚訝。你要請教我關於放棄學業去追尋興趣的議題。

我首先願意告訴你,你並不孤單。這樣的疑惑曾發生在我身上、我前輩人身上,自然也會發生在下一代身上。

在青春期或「前社會期」,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迷惑於自己所學何來,又要去向何處。

像你,能夠把書讀得那麼好,有時更不知道是不是阻礙?

因為順遂,因為好像可以勝任一關又一關,所以越來越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跟你說的第二個重點是:做選擇都是非常個人且痛苦的。你非得找到你甘願的,你才能抵擋接下來親人、師長、友朋、甚至未來的自己的種種質疑與恐懼。

「你在想什麼?」「你是不是頭腦壞去?」類似的質疑和恐懼會席捲你。如果你不知道你到底為何要做出放棄,你會很快被打倒。

相信我,我們只想逃離而沒有目的地時,並不會變得比待在過往的軌道上更高貴。

高貴,來自新的熱情、新的承諾、新的努力。

所以,別急著決定是否放棄博士學位。別急著對世界開戰。

你對未來可能必須相廝守的學院體制,日益氣悶、厭惡,但不表示你已經有承受外界風霜雨露的能耐。

自由的空氣需要付出代價。何況,換一個學門、換一種職業,未必呼吸得到自由。

真正的自由,來自不恐懼。真的,這是我花了許久時間才悟到的。而且僅僅是悟到,未必做得到。

還是那句話:「加油。」儘管你下了個小小的結論:「我發現自己做太少事了!」言下之意你現在的資料庫裡可供比對的經驗值太少。但我還是要提醒:經驗多寡在超過一個量之後,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一個深刻的「質」,可以超過多量。我過去常笑說,二十歲一次刻骨銘心且傷痕累累的絕望之戀,夠我寫出這輩子的大部分情歌了。

你若真找到內在的生命之火,無論是開飛機還是跳肚皮舞,應該就夠你做出抉擇了。

而那時,在轉換過程中,你將痛苦得很美麗。

在〈痛苦得美麗才叫做蛻變〉中有 12 則留言

  1. 咦?老師,我是不是認識這篇文章的主角啊?…….
    不管我認不認識這位主角,我相信這篇文章可以給他所需要的力量,謝謝老師,也祝福他(再次?)突破心魔。:)

  2. 我們只想逃離而沒有目的地時,並不會變得比待在過往的軌道上更高貴。
    真正的自由,來自不恐懼。
    你若真找到內在的生命之火,無論是開飛機還是跳肚皮舞,應該就夠你做出抉擇了
    …….
    樂融老師說得太棒了!

  3. 一週前剛剛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正巧也是與博士學位有關。
    在最後一刻我選擇了待在過往的軌道上,朋友們都鬆了一口氣,但我心中仍存著一些遺憾和困惑。
    今天看到樂融老師這篇,便有些釋然了,感恩您。

    1. 感謝

      話說回來
      文章中的主角後來念完書繼續走本行直到現在
      幾乎沒怎麼聯繫

      文章說的
      就當成此人青春期後期
      短暫的激越

      不要說主角
      連2008年留言的讀者
      現在也都沒出現了

  4.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以前某個小說類似的觀念

    地表上最硬的炭結晶體——鑽石的形成需要巨大的地質壓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