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劇評4:「收信快樂」——完美的悲劇小品

儘管萬芳認為這齣戲不算悲劇,還是有溫馨一面,但我認為稱之為悲劇沒什麼不好。

一如中國人用成語「悲歡離合」,其實常常著重在「悲」與「離」。是悲劇的那一面讓整個滋味複雜起來。

電台訪問時還對這齣戲有點低估,不確定一男一女兩個角色貫穿數十年「讀信」會有多好看。

結果,2008.05.13華山藝文特區四面台環形劇場的演出,讓我讚嘆。

單承矩的編導、萬芳與單承矩的演、加上舞台設計–在與觀眾無私的靠近檢視中,依然煥發出強大的感染力。

劇情緊湊、臺詞精鍊、角色投入、連走位與塗鴉都顯示細膩的鋪排,連唯一一張長椅和隨之變形為蹺蹺板,都看得出在肢體設計上最大的張力。

我願說第三度搬演的「收信快樂」是完美的小品。

說「小」是指製作規模,但主題和劇情有一定的複雜。生老病死快速在兩個小時內流逝,卻沒有流水帳的敘事,觀眾,真的看得懂呢!國內戲劇編導有時真的不用太低估你們的觀眾。

我更喜歡的是,儘管只有獨白、沒有演員台上的對話,但各年齡時期的層次掌握得相當精準。我指的不只是變老後的聲腔改變,而是戲中男女主角李政國與陳淑芬「關係」中的變化而產生的口氣差異。

那倔傲、狂悲狂喜的藝術家個性,萬芳真的應該覺得演來掏心掏肺地過癮。

朋友看過2003年劉亮佐和呂曼茵演出的版本,不滿意這次編導單承矩親身挑戰男主角的演出。我沒有對照組,還滿肯定單承矩的詮釋。我注意到赤腳演出的他連腳趾頭都有戲。

李振國的確會是很多女人夢中渴望的伴侶。年輕時略微壓抑突顯出純情靦靦,中年後一度激情又煥發出男性氣概。很多女人要的不過是這樣一個即便不上床也永遠愛著自己的守護天使。

「收信快樂」當然也讓我想到一些私事。這部分就不在這邊說了。

(外表坊時驗團「收信快樂」演出到本週日5/18)

在〈陳樂融劇評4:「收信快樂」——完美的悲劇小品〉中有 5 則留言

  1. 是部经典的舞台剧
    以至于我去搜寻时候发现
    曾经在《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剧中
    看过万芳和金士杰表演的片段
    大概十分钟的剧情
    就已经感受到剧本和演员功力了
    希望有一天能看一场完整版的

  2. 这部我有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看过,小剧场几百人,所以两个人就坐在你面前流转,最后留下一棵开满信的树,万芳的演技我这些年看了太多的戏剧后真的不敢说是多么顶级的了,但有一件事目前无人超越,就是万芳演唱会的故事性和叙事感绝对是华语乐坛天花板级的存在了,无人可以超越,这背后恰恰就是她表演功力的另一个侧面的证明吧。

  3. 我也是在我可能不會愛你看的劇中劇耶~
    還以為是徐編安排的橋段
    對「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這句獨白產生很深刻的印象
    很可惜多年來都沒有再有舞台劇版,好希望萬芳再演出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