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促談」壓力一波波

教宗方濟各刷新「勇敢」的定義:

法新社報導,現年87歲的方濟各上月初接受瑞士公共廣播公司RSI專訪時被問及,烏國國內正在辯論,如果無法取勝,是否應該投降;另一派則認為,投降將使強國侵略弱國之舉變成理所當然。對此教宗回應,「我相信最堅強的是那些能看清局勢、為人民著想,勇敢舉起白旗並進行談判的人。」
他說,人們可能會為投降感到羞恥,但「他們會問,戰爭將造成多少人喪生?應該及時展開談判,找一個可以充當調解人的國家」。

簡單感想是:

一、看來烏克蘭「促談」壓力一波接一波,先有土耳其總統艾爾段,立刻又有教宗方濟各。

二、但誰知道某些是否是烏克蘭本身有求和意願造成的國際操作?國際政治內幕是很複雜、水很深的,我等小民不會知道,就算後來寫歷史,通常也不一定捕捉來龍去脈。

三、不懷疑教宗肺腑之言出自人道立場。但還是那句老話,只為放下武器的放下是否就是和平,重點又能放下多久?古今中外很多人意見和方濟各不會一致。

四、如果對日抗戰時國民政府也這麼想,所有淪陷區都立刻變成大日本帝國土地。如果中東地區諸國能這麼想,也不至於連年烽火。方濟各單單勸烏克蘭舉白旗,說不是投降是騙人的。

五、我也希望世界和平,我也希望世界一秒終結所有戰爭,但一來沒人會報導,二來這根本只是妄想、理想、幻想、空想,報導了也沒價值。

六、人欲不止,跟自己都沒有和平,哪可能跟別人真正和平。

七、當今之世,宗教領袖還很偉大嗎?還可以被世俗政府「埋單」、「傾聽」、「皈依」?當然不可能了。

八、沒人能反對烏克蘭投降或不投降,說好聽是他們自己國家軍民的決定(但其實往往也只是少數高層決定啦)。一如幾乎全世界兩年前都反對俄羅斯出兵(但俄羅斯照樣出兵)一樣,

你我的反對不反對一點不重要,連拜登反不反對都不重要。問題是,現在事實在那,事情都發生了,若以易經叩問,你要以哪一卦哪一爻來回應,這才重要。

你可以戰,可以降;可以割地換和平,可以苦戰等奇蹟;可以割地後沒幾年又被侵略蠶食,可以苦戰但等不到國際支持慢慢枯竭終於投降換到更爛條件…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也都有代價。

只能慶幸:眼下我不是烏克蘭人,不是澤連斯基,甚至,不是方濟各!

在〈烏克蘭「促談」壓力一波波〉中有 7 則留言

  1. 一開始就存抱歐洲大腿的心
    如果當初有不抱腿骨氣, 今天又是另一個故事
    自己烏克蘭有那麼大的領土資源與人口
    領土西邊還一大塊是蘇聯去跟羅馬尼亞、波蘭、立陶宛、匈牙利搶來的
    本來還有很多發展的技術與行政路徑
    加入北約跟歐盟, 一開頭就想180度帶槍投靠
    接著被自認曾經付出舊情人想拿回以前送的房地契,爆打成烏眼雞
    旁觀者看來 真的是不很高明的海王、綠茶婊

      1. 試著想像一個情境
        一個女性晚輩去拿了惡男的貴重精華地房契
        最後該女去跟惡男的是事實上商業對手另一個歐男結婚
        還把貴重房契給陪嫁了
        我要是那女性的長輩 我一定早勸那女的有點骨氣
        【別人貴重的禮物不要拿】該還就還
        不要管什麼民法,以免得被潑硫酸
        不是自己的不要拿,勿食嗟來之食,拿人貴重物想閃 該退就退還
        可是我猜這情境長輩都是被吐口水或白眼的份 哈哈哈

發佈回覆給「Breeze Rogers」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