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資深主持人去台大授課,發現台下同學不知道瑪麗亞凱莉,知道席琳狄翁,然後最近聽的是茄子蛋與9m88。
還好我訪過茄子蛋,喜歡他們得到金曲獎的首張專輯,也剛在超犀利趴看過他們現場。也才聽到ØZI和9m88合作的單曲〈B.O.〉。
中年人常說根本不知道現在的歌曲和歌手,其實年輕人也不知道以前的歌曲和歌手。不只年輕人和中年人各有分眾市場(niche market),同一年齡層人之間也分成無數部落、族群。
你聽的我不一定聽,你追的我不一定追,你打的怪抓的寶我不一定抓和打。在同儕同溫取暖兼施壓下,固然有彼此都熟的大紅之物,但網路興起仍讓太多人可自由選擇自己的小天地——這是二十一世紀的「科技賦權」。
本地不供應的,全世界自有人供應,只要具備語言和搜尋能力,內容競爭者從來不只在本地市場。
但當這社會從商品到品味愈趨原子化,無論大眾或小眾市場都有機會滿足更多個性化消費需求,人還會眺望自己沒興趣的窗口?艱深複雜的公眾事務,要從自我至上的消費者搶到注意力已經很難,更何況還要大家理性進行需博採眾議的公領域討論?
資深記者暨社經問題評論家保羅‧羅伯茲(Paul Roberts)說:「殘酷的事實是,人生中某些最重要的事物,以及大部分我們作為一個社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是私人性質或可以被化為私人領域,相反的,它們是全面、集體且通常令人不快的挑戰。」
當每個人都有機會沉浸在一點點的幸運與知遇中,每個人都好像做到那個「我」,一個可以躲起來被餵養的「小我」,一定就會有人更輕鬆地把「大我」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