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大者恆大」與「燒錢至上」的雙軸心

媒體要找專題可以理解,但魔鬼不只在細節,而且根本在明顯得不得了處。

《數位時代》2019年6月號封面故事「影音串流大未來」,題目好似與我高度相關,但很快我就發現(也一如預期),談的都是境外OTT(over the top,影音串流平台)產業的巨無霸明星,只要一談到台灣,便沒有太多內容值得關注。

而談到巨無霸,我也不在意那些平鋪直敘的發跡史。因為人家發跡的時空條件已經發跡過了,追趕的後發國家與品牌,從那些故事得不到太多勵志。

要看也該是看「大者恆大」與「燒錢至上」的雙軸心。雖然殘忍,但很務實。

比如,Netflix(網飛)付費用戶已達1.48億,很棒吧,但它四年發六次債券,總負債已超過100億美元,長期債務已佔總資本比例65%。台灣誰做得到?

比如,買下福斯影業的迪士尼,預計2019年11月推出Disney+,自有7000部電視節目及約500部電影,未來初期每年投10億美元做新內容,但祭出不到網飛月費一半的6.99美打行銷戰,預先對股東喊話2024年才能回本(我是不相信啦!)。

10億美元拍片好像不少,但2019年Netflix在內容方面投入預計達119億美元,2020年更將高達145億美元。

還別忘了有1.42億訂閱用戶的HBO、1億用戶的Amazon Prime,9680萬付費用戶的愛奇藝、以及即將搶占市場的蘋果Apple TV+、youtube、AT&T,各個都能成為一手握多年原創版權、一手大手筆全球自製與買片,還有一隻手伺機併購的國際巨擘。

認為好好賺管理財就可以維持住影音平台流量的本地業者,可能該醒醒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